非常时期,难得日本捐赠中国的物资,还稍来典雅绚丽的古文:“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纷沓而至的名句,确实峥嵘惊艳:“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相对的,中文的造句,似乎只有“武汉挺住”。相较之下,高下自见,一目了然。龙应台转帖韩?的文章〈为什么别人会写“风月同天”,而你只会喊“武汉加油”?〉,甚至剑指两岸“集体的语言贫乏、草率、粗糙,甚至于是粗暴”。
是否如此,网络随后陆陆续续传出的小道消息说,所题诗句,实乃“一位在当地政府工作的中国人提出来的建议,日本方面采纳了”。“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还是富山县经贸联络官孙肖原创云云。
既是自己人的作品,楚弓楚得,问题不大。何况,大陆本土的同胞,第一时间,一心一意全面投入救死扶伤,刻不容缓,谁还有心情一字一刀雕砌文字?此时此刻,还有心思在绣花磨墨的,必然只有身在境外的中国人。
再说,中国不哭,武汉加油,文字固然普通,信息明确、干脆而利落。反之,上了战场,场外的啦啦队如果喊的是“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球员恐怕都要被不知所云立马雷住。
这么一说,文字和功能,不但确有干系,也和社会层次息息相关。唐宋盛世,生活安逸,日子写意,琴棋书画,大块文章,多的是。友朋的一顿便饭,江边之偶然相遇,皆有称道千年的诗词,传世至今。
到了晚清末年,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想要挺住都挺不住,逞论经营深邃的不吝溢美之词。都什么时候了,孙中山才不理会风月同天,同盟一心,才是关键。抗疫亦然,先把病治好了,再喊“汉字挺住,中文加油”不迟。乖,大家都别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