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些日子网上和街上的杂音,纷沓而至,甚至出现“留取蛋清照中心”的咄咄怪闻,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仍然高调坚持,希盟政府施政行政没有大过失;奈何的是,过去不是课题的课题,如今都相续成了焦点云云。
《东方日报》报道, 副部长援引2020年财政预算案试图说明,拨款既经公布,华巫印的族群,皆不约而同地声称各自的学校拨款都变少了:“大家都说拿少了,到底谁拿多了?当大家都选择性看一些数目时,大家都觉得自己在这个国家都是输家。”
如果此处记者没有错误引述,张念群身在2019年雪隆华教领袖训练营的这一番辩词,恐怕是曲解了“变少”和“拿少”之界定。不论多少,判断的准绳,或是绝对的实质,也可能是相对的评估。
按此解读,之所以说是“变少”,是对比以前的经验使然。举例言之,国阵当权,国库拨款拉曼学院3000万,2019年只剩下微不足道的550万。是多或少,一目了然,迨无异议。
拿少,也或是出自总体的对比。教育部门年度编算总体所得,高达641亿令吉;据此推算,拉曼2020年的100万配额,其实仅占0.0016%。微乎其微,这难道不是少吗?
但是,张念群十分巧妙地一以贯之,藉以导引大家定论“大家都觉得自己在这个国家都是输家”之似是而非。纵然这是不争的事实,显然的是,有人大输,有人少输,有人没输,有人把赢当输。
输输赢赢,评估实得,还需算计通膨率。林韦地医生在〈马哈迪与种族收入差距〉指出:“从1989到2016,马来西亚的通膨率大概是115%,所以当年的100令吉,会是现在的215令吉”。据此推算,1989年拉曼的编算,必然远高于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