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隆坡地区公共交通系统不断建设发展,但是使用人数并没有显著的提高,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车站和住宅周围的人行道不足,不便于居民使用公共交通设施。
以同样将“大都会”作为发展目标的台北市为例,台北的公共交通系统及配套设施完善,便利了许多台北市民使用公共交通上下班。交通站点的设置考虑了居民区,商业区,校园区和工业区的分布,加上各式的地下街连接起不同站点,既最大化地便利市民出行(即便没有私人交通工具也可以在大范围的都市圈内畅行无阻),也在某一程度上促进商业发展(商铺位于地下街可以降低极端天气因素对客流的影响)。干净整洁的人行道更是展示大都会以人为本的精神。
反观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武吉免登是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虽然刚通车的捷运让民众更方便地来到,但是武吉免登附近的人行道建设依然糟糕。一些小贩会在人行道上非法摆摊,占用了行路空间;排水系统的不完善更是在雨季将行人陷于“落汤鸡”的境地,严重影响了行走体验。烂路面前,无法负担起私家车的部分民众只能选择公共交通。
乘搭巴士的体验
那么乘坐巴士的体验呢?缺乏遮挡风雨的顶棚,遑论只有一个站牌而无清晰路线说明的巴士站,民众无法得知巴士的班次和路线。加上有些车站周围并无人行道,而只是一滩泥泞,亦或是随时会遭到摩哆飙客撞击的马路边沿,难道要民众冒著危险,践行“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的名言吗?如果说年轻人尚可用手机软件便利出行,可是那些对现代科技不熟悉的人,难道就要被不完善的行人交通系统绑住脚吗?
如果公共交通系统要让更多人受惠,就应该明确部门负责拨款和建设人行道的职责。为何没有任何朝野议员提及要建设人行道?竞选时的字字铿锵却在最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人行交通上不堪一击。如槟城首长只知道要铺设和修复马路,不曾听说要定期检查和修复人行道。
大都会应该是每个市民共同拥有的,而不是只拥有私家车者的大都会,更不是标榜摩天大楼数量或高度的大都会。试问有了目的地,可是通往目的地的道路却坑洼不堪,或泥泞难行,甚至遍布垃圾,是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所谓大都会的水准呢?建设那些摩天大楼的意义又何在呢?
人在陆地上脚踏著土地生活,而不是在云层缥缈地看高楼。只有更好更完善更舒心的人行道,才能让心与脚下的土地连接得更为紧密。不论是大马人或是国际旅客,都应从每日的出行中体会这座城市的便捷与发达,而不单单只是仰视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