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城,一条条的街道,当年书局林立。文化人在这里教书,写书、出书、卖书,笔下书成的中文都地道。可是入目这一本《印象麻坡》(Impressions of Muar;麻坡:麻坡摄影商会;2012)的Chinese,我吓了一跳。
什么时候,麻坡的华文蹩脚如此:麻坡是个传奇的古城,“金山,麻河,海峡”孕育著传颂不完的故事,传承不完的使命,描绘不完的印象”(页14);“展现麻坡之美,山水自然之美,建筑环境之美,餐饮之美的印象”(页152)。
词汇贫乏得失血,写也写“不完”;而且,一切唯有“美”字形容,除此之外,欧化的文字多著是,典型的是“进行”式:华人将到义山打扫祖先的坟墓,进行祭祖的缅怀先人(页86)。
“被”字句,当然少不了:麻坡在许多历史记录中被提及(页17);他被安葬在麻坡乌鲁巴莪(页19);二战期间曾被日军统治麻坡而设的治安会(页180);万隆面被认为是由麻坡人研制烹煮而成的马来传统面食(页210)。
不著边际的造句也多著是:这两个行政区的地方仍然集体和亲切地对外简称为麻坡(页20);哈吉阿布街,在当地福建话发音称为“贪吃街”是一个美食的喜悦(页194);“这也是新鲜的海鲜而闻名”(页202)。
听过“双溪麦地”(页168)?《印象麻坡》的书里解说,是马来语“死河”的直译。这一点嘛,我们自然明白。可是,如此的写法,是不是藏有一丝丝google的味道?
是的,书里部分的中文,显然从红毛书里转译而来的。例如,所谓“正宗的海南鸡饭球来自麻坡”(页214)的“鸡饭球”,没错,那是转自chicken rice ball的中译。以此类推,fish ball恐怕就是鱼球了。
Wet market is another one-centre for a housewife's cooking needs,英文不怎么样,中文犹糟:菜市场是另一个家庭主妇的烹饪需求的一站式中心。凡此种种,足见2012年麻坡的中文,江河日下,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