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姐妹相依为命,仅能依靠为饮料袋穿塑料绳的工作,平均每日赚取4令吉的收入糊口,如今年纪渐大,各种疾病缠身,却面对三餐不继的窘境,不得不向社会人士求助。
这对居住在怡保兵如港新村的老姐妹,分别为叶亚麻(71岁)及叶妹(69岁),两人单身未嫁,一起居住在双亲遗下的祖屋,互相照顾。
然而,她们捉襟见肘的情况引起地方领袖的关注,进而向《东方日报》求助,希望藉著善心人士的捐献,给予两老生活上的援助。
叶亚麻向记者表示,自身逐渐年老的身躯,行动越来越不方便,早在2个月前才在家中不慎滑倒,导致右手骨折,如今手部还打著石膏,无法劳作。
她指妹妹则在20余年前,因左眼出现白内障问题未加理会,左眼现在已失去视力,至于耳朵的听力也严重衰退,旁人都需在耳旁提高声量说话。
“好像之前,我跌倒的那一次,痛得大声呼救,妹妹她明明也在家中,可是却完全听不见我的呼救声,到最后还是我自己千辛万苦从地上爬起来。”
此外,叶亚麻形容,当时摔倒后,穷得连前往医院都成问题,因为两姐妹连德士费都无法支付,唯有向邻居街坊们求助,载送她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照了X光后,证实右手骨折,我现在还需定时前往怡保苏丹后端姑拜浓医院进行物理治疗以及复诊。”
询及两人的三餐来源时,她即感叹道,两姐妹原先是在家中协助鞋厂“剪鞋线”,当时每月皆可赚取200至300令吉的收入,省吃俭用,生活还是过得去。
然而,她指在新型冠状肺炎爆发后,鞋厂的运作受到影响,再也无法为她们提供工作,所以两人只好转而协助塑料袋商家,为饮料袋子穿塑料绳。
“11公斤众的塑料袋分量,我们两姐妹要耗时3天才能完成,但工钱也只有区区的12令吉,平均一天才4令吉,还好我们一直善用院子的空地,种植一些蔬菜及养鸡,所以不至于面对断炊的困境。”
不谙英文马来语 求诊遇麻烦
从小协助父亲饲养禽畜的叶家两姐妹,未曾接受正规教育,所以不谙英文及马来语,导致她们前往政府诊所求诊时,常会在沟通上遇到麻烦。
叶亚麻受访时表示,她及妹妹每次前往政府诊所或其他政府机构,不只需要求助邻居或朋友的载送,而且也需有人陪同在侧,充当翻译。
她指这是因为父亲以前在住家后院,饲养了数十头猪及大量的鸡鸭,再出售给猪肉商及鸡鸭贩商为生,两姐妹为了协助父亲饲养禽畜,无法前往学校接受教育。
尽管儿时的家庭环境算是不错,惟她表示好景不常,父亲在80年代去世后,家中的经济状况渐渐地走下坡,所幸的是父亲在去世前,已将原本的亚答屋重建为砖屋,让她们姐妹俩如今年老,依然有瓦遮头。
“只是过了这么久,祖屋现在也开始出现漏水、门框及横梁遭受白蚁侵蚀的情况,特别是每当下雨时,客厅就会漏水,需要用盆来装雨水,希望有热心人士可协助维修老屋。”
此外,继父亲去世后,两人的母亲则在约20年前,因骑脚车时跌伤,自此瘫痪在床,必须由她们姐妹俩照顾一切的衣食住行,直至母亲约在10年前逝世为止。
1天吃1餐 饼干配咖啡
“平时,我们一天只吃一餐饭,早餐和晚餐都是吃饼干配咖啡而已。如果有多一点钱,才会买面吃。”
叶亚麻透露,自从母亲离世后,两姐妹就过著相依为命的生活,开始时是妹妹骑脚车外出买菜,过后两人再一起煮食及打理家务。
但是,家中的积蓄渐渐耗光,两人于是决定利用院子的空地,栽种蔬菜及饲养鸡鸭,以期能自供自给,过后也利用多出的空地栽种甘蔗,却面对甘蔗无价的问题,无法从中赚取生活费。
她指在今年3月爆发新型冠状肺炎后,连唯一赚取生活费的“剪鞋线”也已经失去,姐妹俩只好更加省吃俭用,平均一天才会吃一餐正餐,早晚餐多数是吃饼干。
“还好很多时候都有慈善福利机构捐助我们粮食及物资,不然可能连饼干也没得吃。”
【爱心捐款】
有意捐款者请在新闻见报的一个月内,以网上转账方式,将义款交至本报。一旦逾期,本报有权将款项自动转入东方慈善公益基金内,协助其他有需要人士。
采用网上转账,我们的银行户头是Maybank 5140-7500-0321 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请读者务必在银行转账的收款人参考资料(Recipient Reference)中注明受惠者的个案编号或英文名字(2024 YIP NYAN MAH),再把转账单据电邮至charity@odn.my,或传真至03-26926336。需要收据者,我们将透过电邮提供收据。
采用支票者须在支票背后注明受惠个案编号或英文姓名(2024 YIP NYAN MAH),支票抬头写上“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寄至本报吉隆坡办事处:Wisma Dang Wangi ,38,Jalan Dang Wangi,50100 Kuala Lumpur。询问电话:03-2691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