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翁冯锡今年一月不幸中风,导致半身不遂,不仅失去工作能力,短短数月就把多年积蓄耗光,加上拥有多年糖尿病病史,每日需服食多种类药物,陷入贫病交集的苦境,需要善心人士的援助。
冯锡中风前跟随兄长到橡胶园当割胶工人,每日赚取微薄的薪资。多年以来,他孑然一身,没有组织家庭,由于与兄长一家共同居住,所赚取的工资仍足够应付个人的生活开销。
“中风后,我的左半身完全使不出力,不仅必须麻烦家人照料我的起居饮食,还要他们负担我的生活和医药费,我想快点好起来,不要再增添他们的负担。”
冯锡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讲述本身的遭遇和心声。
他回忆,最初被送入医院时,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醒来后才发现左半身无法动弹,连说话也口齿不清。为了能令他加速复原,家人安排他接受针灸、推拿,以及到居銮康复中心接受物理治疗。
努力复健站起来
经历4个月努力复健,他如今已经可以依靠拐杖缓慢行走,虽然仍无法自行更换衣服,但是已经可以自己吃饭、上厕所,大大减低了对家人的依赖。
虽然复健颇见成效,但慢性疾病的治疗费用,对于收入不高及储蓄不多的冯锡来说,可谓是一笔天文数字,短短4个月内就耗尽了毕生积蓄,只好向公众寻求帮助。
他透露,居銮的康复中心体恤他家境不好,原本一次收费80令吉的物理治疗费用,只向他索取53令吉,一次针灸的费用则是25令吉。
“按照一个月6次物理治疗及6次针灸计算,我一个月就必须花468令吉,因为交通不便,我也得花费每趟20至30令吉包车费载我去看诊,加上前往居銮医院复诊交通费,我一个月至少要花800令吉的治疗费用。”
冯锡解释,哥哥及其他亲戚都收入不高,平日都忙于工作,只有休息日能够使用一辆老车载送他去复诊。政府医院虽然不收取治疗费用,不过一月只安排2次的物理治疗,治疗进度缓慢。
“哥哥及嫂嫂已经在过去数个月给予莫大的帮助,不仅提供免费膳食及住宿,还帮补了不少的医药费。”
他说,兄长年逾60岁,仍然有一家大小要供养,他不愿在经济上给兄长增添更大的压力。
长贫难顾 不想拖累亲人
冯锡恳请民众帮助他度过眼前的困境,协助他筹募一笔善款以支付医药费,希望在身体状况改善后去找一份工作,重新过上自力更生的生活。
他透露,个人开销包含医药费及伙食费每月超过1200令吉,如今积蓄耗尽,一直依靠收入不高的兄长并不是长远之计。
“大家都辛苦生活,家人已经帮助我很多,他们都有各自的生活要过,哥哥也还有一名10岁的孩子要养,如果可以,我真的不想再拖累他们。”
他说,自己除了患有糖尿病必须长期到政府医院领取药物以外,并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如今虽然每日必须服食6种药物,但都按时服用。他坚信,只要继续治疗,就有完全康复的一天。
盼早日回到工作岗位
冯锡自患病以来,家人一直不离不弃的照顾,是他得以重新站起的最大推动力。
他回想患病初期,就连如厕也需要家人帮忙,如今治疗已经日渐成效,希望能够继续治疗,早日回到工作岗位。
“哥哥也是割胶工人,我们的工作不仅看天吃饭,如今树胶行情也不是很好,加上树胶园越来越少,说实话收入实在不高,只要一病,就拖垮全家。”
他说,现在没钱去做物理治疗时,就会在家多走动,医生说多走路有助于康复,如果不走脚也会痛、水肿。
冯锡指著双脚说,今年5月开始,因为没钱治疗,治疗次数已经逐渐减少,伴随而来的是左脚(中风的半身)每日晚上都会水肿,近日也开始莫名肿痛,询问针灸的医师也无法得知原因,唯有在疼痛发作时,贴上膏药布止痛。
爱心捐款
有意捐款者请在新闻见报的3个月内,以支票或网上转账方式,将义款交至本报。一旦逾期,本报将把支票按址退回,或自动转入东方慈善公益基金内,协助其他有需要人士。
采用网上转账,我们的银行户头是Maybank 5140-7500-0321 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请把转账单据连同捐款人资料、地址、电话及受惠人名字列出,电邮至charity@odn.my,或传真至03-26926336,不需要收据者无须提供地址。
采用支票者须在支票背后注明受惠者(冯锡)。支票抬头写上“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寄至本报吉隆坡办事处:Wisma Dang Wangi ,38 ,Jalan Dang Wangi, 50100 Kuala Lumpur。询问电话:03-2691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