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0年前的一个黄昏,邓阿叻年仅3岁的二儿子在屋外嬉戏时突然失去踪影,从此犹如人间蒸发,究竟是遭人拐带还是其他原因,至今都无人知晓,但此事件却成为邓氏一家原本幸福美满生活的转捩点。
先是其妻子潘翠琼在儿子失踪后的数年内,相信是忆子成病,从轻微的忧郁症渐渐变得精神失常,终日自言自语;过后其长子也不知何缘故步向母亲的后尘,脾气变得古怪,难以与人沟通,更喜欢独自一人蹲坐在一角。
虽然如此,当时在养鸭场工作的邓阿叻还有稳定的收入,患病的妻子也依然可以打理家中简单的家务,所以一家的生活还算过得去。
然而,上天并没因邓氏一家的遭遇而特别垂怜,就在十多年前的一个早晨,邓阿叻从睡梦中醒来时,突然发现右边身躯完全失去知觉,连说话也无法说得清楚,最终在亲友的协助下前往医院检查后,诊断为中风而瘫痪。
每月仅600生活费
就此,邓阿叻失去了工作的能力,而当时除了患病的妻子及长子外,家中尚有另外一名儿子及两名女儿仍在求学,因此在耗尽积蓄后,一家人都是在亲友的接济下,勉强度日。
好不容易,邓阿叻终于盼到3名最小的孩子都中学毕业,两名女儿也出嫁,但他们一家的生活依然没什么改善。就如邓阿叻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目前他一家三口,每月仅有600令吉作为生活的所有开销。
他说,儿女们的教育程度不高,两名女儿成家后都自顾不暇,长子原本还在金宝某酒楼工作,但“精神”状况越见糟糕,最终唯有放弃工作,留在家中无所事事。而刚毕业不久的小儿子则在亲友的介绍下,往吉隆坡的一家家俬工厂当学徒,收入也非常有限。
“小儿子的每月工资只有逾千令吉,但他都会汇400令吉回来帮补家用,加上我每月的200令吉福利部援助金,就是我们目前一家三口的每月开销,除了要用于买菜买米外,还要缴付水电费及交通费等,生活过得很辛苦。”
他表示,所幸其妹妹还经常会给予他们一家照顾,偶尔会买些菜和肉来探望他,或者是驱车载他和妻儿前往医院复诊,让他省下一笔开销。惟他认为,其妹妹也有本身的家庭及经济负担,他也不愿加重妹妹及亲友的负担,因此才希望社会人士能给予他们一家协助。
积极复建不气馁
中风后的十数年来,闲在家中的邓阿叻十分努力地为自己进行复建运动,长久下来有了些许进步,从半身瘫痪及说话口齿不清,现在其右手已能随意活动,虽然说话仍咬字不清,但和人沟通已不是什么大问题。
唯独其右脚还是毫无知觉,因此行动依然不便,需要旁人协助,但邓阿叻并不气馁,目前62岁的他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恢复身体的活动能力。
他直言,若他身体有所好转,就可做些轻微的工作,即使是只能赚取微薄的收入,也能减轻家庭的经济状况,让小儿子无需感到过于吃力。
邓阿叻目前闲在家中,除了看电视及小说度日外,他都花很多时间利用脚踏复健器进行物理治疗,期望在未来的日子会有奇迹的出现。其妻子及长子每月都要前往金宝医院复诊一次,而他则是每3个月一次,虽然是前往政府医院,无论是看医生还是拿药都不用钱,但住在郊区的他们,若无人载送,每前往医院一次就需要约30令吉的德士费。
患难真情 妹妹买半砖屋供栖身
原本居住在金宝东方园对面的达迈非法木屋区,但自从失去工作能力后,邓阿叻一家的经济状况已是捉襟见肘,因此房子在年久失修下,逢下雨时必定漏水,吹大风是更是摇摇欲坠。
所幸邓阿叻妹妹可怜他们的处境,掏出逾万令吉积蓄,在郊区的万邦刁湾新村尾闸买下一间半砖木新村屋,供邓氏一家居住,让他们不至于露宿街头。
邓阿叻非常感激妹妹对其一家的帮助,他们也不敢再要求太多,所以水电费、门牌税及地税等,都是他们自行负担,但这些费用加起来,每年也要逾千令吉,几乎等同他们两个月的生活费。
“目前,金宝马华的领袖正为我的妻子及长子争取申请残障人士(OKU)卡,以在日后向福利部申请更多的援助金,但需要一些时日进行,所以现在还是得面对经济拮据的困境。”
【爱心捐款】
有意捐款者请在新闻见报的6个月内,以支票或网上转账方式,将义款交至本报。一旦逾期,本报将把支票按址退回,或自动转入东方慈善公益基金内,协助其他有需要人士。
采用网上转账,我们的银行户头是Maybank 5140-7500-0321 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请把转账单据连同捐款人资料、地址、电话及受惠人名字列出,电邮至charity@odn.my,或传真至03-26926336,不需要收据者无须提供地址。
采用支票者须在支票背后注明受惠者名字(邓阿叻)。支票抬头写上“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寄至本报吉隆坡办事处:Wisma Dang Wangi,38,Jalan Dang Wangi,50100 Kuala Lumpur。询问电话:03-2691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