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贺年歌离不开敲锣打鼓喜气洋洋,
以无伴奏人声合唱的形式献唱贺年歌,效果又会如何?
本地著名阿卡贝拉人声组合Colour of Voices(简称COV)和SAB A Cappella
连续数年呈献新年组曲翻唱和原创贺年歌,
“人多势众”散播欢乐气氛。
三族同唱佳节曲
Colour of Voices
COV是一个当代无伴奏人声合唱组合(Contemporary A Cappella),最大的特点是汇集了三大种族。队长、制作人兼口技表演者吴俊利表示:“身为大马音乐人,我们有责任尽可能把三大民族的语言都练起来,通过演出和网络的力量,把声音散播到更远的地方。我们曾编过华语、马来语、英语、淡米尔语等的歌曲。在日常沟通上我们会互相指导,唱起不同语言的歌事半功倍。”
COV中的每个人都有著不同的信仰、生活方式、沟通的语言等等,大家都是因为爱音乐而凑在一起。2014年,COV发布了他们的开斋节歌曲。2016年才首次演唱农历新年贺年歌,自此每一年都会更新一首,2020年的《迎春花》是COV的第五首贺年歌了。
非华裔组员努力练发音
伽士万说:“当初吴俊利提议唱开斋节歌曲,我们没多想就同意了。随后收到了许多好评,因此陆续制作了许多佳节的歌曲,包括圣诞歌、国庆日歌曲等,以我们的力量来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提起贺年歌,可鲁蒂卡便想起几位声乐老师会聚集一堂开心地唱。她说:“新年给我的印象就是团圆温馨的感觉。祖海里则想起了在东马的童年,“父亲会带我到华人邻居家拜年,有红包和柑,是个很热闹的节日。到现在回想起这些回忆,都会让我觉得其实快乐可以很简单。”伽士万续道:“在我很小的时候有听过一首《Gong Xi Raya》,虽然歌词是马来语,但旋律是贺年歌,农历贺年歌很红,也很容易唱,连开斋节歌曲也用华人贺年歌的旋律。”对COV而言,歌曲没有语言及种族之分,最重要的是能够散播欢愉的气氛及浓浓的幸福感。
老实说,要COV唱英语或马来语歌的难度不高,但要唱农历贺年歌则是件挺有挑战的事。毕竟除了吴俊利和曾读过华校的伽士万,其他组员都不谙中文和粤语。吴俊利坦言:“选曲是最困难的,因为要考量到组员的声质。此外,我还需要站在非华裔的角度去猜想其他组员小时候听过的旋律,从中找几首家喻户晓的歌才能让他们朗朗上口。”
选曲后,每个组员都有各自的功课,就是回家不停地听旋律。吴俊利也要一对一地教会他们发音,跟他们解释歌词的含义和整首歌的情绪。莫哈末依克万笑称,华语及广东话就好像绕口令。“尤其是K和G、T和D还有P和B的音,对我而言是相似的,很难掌握。”阿斯纳尔则表示嘴形貌似嘟嘴又O型的字是挑战,“鱼、绿、去这几个字的音要完美地发出来需要时间去练习。”
保留“咚锵”才对味
尽管演唱贺年歌困难重重,但组员们从不曾要求换曲。莫哈末依克万靠著张大嘴型唱来克服咬字问题。可鲁蒂卡则是一边唱一边用表情和律动来配合,营造出新年喜庆的气氛。编曲部分则是由伽士万领导,并集体创作。伽士万表示:“贺年歌最有特色的是‘恭喜’和‘咚锵’这几个音,我们会尽量保留才不会少了年味。”
熟练歌曲之后,吴俊利就会请组员到录音室开始7至9小时的录音,再处理所有的声音后制。随后还有准备拍摄器材,请摄影师来录制视频,剪接影片等,用时长达1至3个月。吴俊利分享:“整个过程其实都充满挑战,尤其是要配合各自时间,除了我,其他的组员都有各自的工作。组员们都很了解我的工作态度,并给予很大的配合,才能促成这件事,这让我很感恩。”
不知不觉,COV演唱贺年歌已进入第五年,组员们也打开了知名度,甚至在搭电召车或是给医生看诊时都会被认出是翻唱贺年组曲的人。阿斯纳尔说:“我们在台北和香港演出时感觉特别紧张,要在华人面前唱华语和广东歌,让我们备感压力。但很感恩每次都得到很好的回响,让我们很感动。”
对他们而言,贺年歌意义重大,犹如凝聚大家的力量。祖海里续道:“除了来自华裔的肯定,那些巫裔和印裔同胞的友善反应也让我们觉得很窝心和被尊重。这让我们觉得马来西亚三大种族和谐共处,值得骄傲。”
面子书:COVMalaysia 网站:www.colourofvoices.com
无论什么种族的节庆,COV都会唱一首关于佳节的歌。对他们而言,在马来西亚没有你我之分,每一个节日都普天同庆。
SAB A Cappella
原创贺年歌邀你回乡
SAB A Cappella是大马首个拥有原创贺年歌的无伴奏人声合唱组合,2017年创作了《Balik Kampung 过新年》。当初会开始创作也是机缘巧合,杨志豪表示:“有一位摄影师朋友问我要不要翻唱新年组曲,我就想既然要唱,不如就做一首属于我们的歌吧!其实那时候我还没有告诉我的组员,只是自己私下谱曲,因为我也担心无法办到。”
当杨志豪给组员听过音乐样本(Demo)后,组员们都跃跃欲试;于是在大家合作编和弦及集体填词下,《Balik Kampung 过新年》正式成形!陈施茵表示:“创作时考量到要制作出传唱度高的贺年歌,就选比较浅显易懂和朗朗上口的歌词。”孙惠雪补充:“而且像是马来人贺年歌(开斋节歌曲)我们也会唱,我们希望这首歌能够让巫裔和印裔同胞一起唱。之所以会取名为Balik Kampung,是因为要有马来西亚道地的风格。新年期间吉隆坡几乎是空的,大家都忙著回乡过年,很应景。”
然而,杨志豪也透露在制作贺年歌的时候面对了很多挑战。从《恭喜恭喜》这种黄梅调,到龙飘飘气势磅的唱法,随后到旧曲新唱的贺年歌,直到近几年电视台和电台创作了很多首新式唱法的贺岁专辑,听众的口味和喜好一直在改变。“个人认为一首成功的贺年歌重要的元素就是要保留敲锣打鼓,带著喜气洋洋的气氛。此外,就是毋需飙高音或唱歌技巧,男女老少都可以唱的歌。”
他续说:“在无伴奏的情况下,单靠纯人声来制造敲锣打鼓的热闹气氛是有局限的。在录音时,或许我们可以把声音堆叠上去,可是现场演出就可能营造不出这种感觉。于是我们就在副歌填词‘让我们balik kampung’,希望现场的听众也可以跟著我们一起唱,制造更多的新年氛围。”这首歌也穿插了一小段的英语说唱,增加了整首歌的趣味。
轻快和弦带动氛围
问起一般歌曲和贺年歌人声合唱的不同之处,李锦宁指和弦是关键。“编曲方面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像我们听叮叮当的前奏就可以知道是圣诞歌。贺年歌也是一样,不可能放忧郁的旋律或是电音,情绪不对,要用和弦才比较愉悦、轻快。”
SAB A Cappella努力在听觉上做得尽善尽美,视觉上亦然。MV的拍摄挑战了当年美国火红的“Fast Motion Lip Sync”手法,即是整个音乐节奏放慢1至2倍,拍摄时肢体动作都是正常的节奏,而嘴形则要对准歌词。陈施茵说:“当时我们还一镜到底,在30秒到1分钟内要换衣服,稍有不好就要重新拍过,总共拍了90多次。”
不过他们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这首《Balik Kampung 过新年》的视频上传网络后反应甚佳,2018年SAB A Cappella更有机会在霹雳苏丹面前演绎这首歌,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肯定。杨志豪说:“在马来西亚,新年不只是华人的大日子,也是其他种族很期待也很享受的佳节,我们希望这首歌是1 Malaysia的贺年歌,大家都可以唱,一起过好年。”
面子书:SAB A Cappella
XX《Balik Kampung 过新年》优管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