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3日讯)中美经贸高层在瑞士首次接触就发布联合声明,双方大幅降低加征关税。然而,这次谈判结束后,美国在年初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加征20%关税,以及稀土问题悬而未决,为中美贸易埋下不确定性。
台湾中央社报导,中美在瑞士的谈判结果,以中国商务部说法,中美各取消91%关税,整体而言是回到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所谓的“解放日”前,暂时缓解全球供应链与贸易停滞风险。
从特朗普今年1月上台,随即在2月1日签署命令,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2月4日生效,并取消800美元(约3455令吉)以下包裹免税。中国随即展开反制,在2月4日,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液态天然气、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车等加征10%至15%关税。
3月3日,美国再以芬太尼为由,将中国输美商品的额外关税,从10%上调至20%。中国在隔天反制,对美国鸡肉、小麦、玉蜀黍、棉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等加征10%至15%关税。
接著便是4月2日“解放日”,美国对中国额外加征34%对等关税,累计额外对中国加征关税升至54%。中国于4月4日宣布,同等对美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并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4月8日至15日,中美关税战步步升温,最后美国对中加征关税普遍升至145%;中国对美加征关税提高至125%。
阶段性暂缓但矛盾仍在
中美经贸高层过去的周末在瑞士首次接触谈判,聚焦在4月份的加征关税措施。先从最后敲定的结果而论,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从145%降为30%;中国对美关税从125%降至10%。
声明结果显示,在“解放日”宣布的美国对中加征34%部分,降到10%,另外的24%在初始90天内暂停。而此前因芬太尼问题对中国加征的20%关税则未进行处理。
在中国对美部分,中国将采取必要措施,对等处理34%关税,暂停或取消自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因此也不包含在2月、3月对美进行的反制。
另外,还有中国对稀土问题的态度。中国商务部4月4日会同海关总署公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日起正式实施,此举被认为是应对中美关税战。
然而,对于中方是否会取消稀土或关键矿物的出口许可管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周一的例行记者会上避答,仅表示会谈的具体情况请记者查阅中方发布的消息稿和双方的联合声明。
中国智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团队对中美达到联合声明进行分析,认为此次声明达成“阶段性”共识,不意味著中美结构性矛盾实质消解,也不预示大国博弈逻辑的根本改变,更不意味著中美两国未来不会出现摩擦与严重分歧。
东莞台商协会前会长翟所领,从事玩具出口贸易长达30至40年。他也向中央社分析,短期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但是90天以后的情况难以预测,认为美国对中政策态度不会改变,美国只是采取“暂时退让办法”。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