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6日讯)英国媒体报导,中国出口商正加大力度透过第三国转运货物,隐藏真实产地,以规避美国总统特朗普课征的关税。中国“小红书”等社群媒体也充斥“洗产地”广告,这引起邻近国家的警惕,担心成为销美货品中转站。
台湾中央社援引《金融时报》报导,中国的“洗产地”(place-of-origin washing)策略日益明目张胆,凸显出口商的忧虑加深。他们担心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关税,将导致他们丧失进入最重要之一市场的机会。
广东省中山市灯饰出口商销售员欧小姐(Sarah Ou) 说:“关税太高了。但我们可以先将商品卖给邻国,然后再由邻国转卖给美国,这样关税就会降低。”
欧小姐透露,如同许多中国制造商,该公司采FOB(Free on Board)模式发货,即商品离开出口港之后,将由买家承担相关责任,这种方式可降低出口商的法律风险。
美国贸易法规要求,货物必须在一个国家进行“实质加工”,通常包括可大幅提高价值的加工或制造程序,方可符合适用关税规定的原产地条件。
然而,小红书等社群媒体平台上的广告却宣称可协助出口商将货物运往马来西亚等国家,并提供新的原产地证书,之后销往美国。
大马成“洗产地”广告招徕
最近,一个名为“Ruby—第三国转运”(Ruby — Third Country Transshipment)的账号在小红书上发布广告称,“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经马来西亚转运‘变成’东南亚货物!”
韩国海关部门上月表示,今年第一季查获价值295亿韩元的外国产品原产国资讯遭伪造,其中大多数来自中国,这些货品几乎全数准备运往美国。
越南工业和贸易部上月呼吁当地贸易协会、出口商及制造商加强针对原物料和进口货物原产地的查验,以避免签发伪造证明。
泰国外贸部门上月也宣布措施,加强针对输美产品的原产地检查,以防止逃避关税行为。
由于逃避关税的手段遽增,引起美国商业伙伴的担忧。亚马逊(Amazon)10大独立卖家的一名高阶主管表示,他们已发现货物原产地遭窜改的情况,这些货物面临被美国海关当局没收的风险。
该名高管表示,他们不愿意接受中国供应商主动提供的援助,比如让他们担任美国的“登记进口商”(importer of record,IOR),并依据制造成本、而非零售商的较高采购成本来支付关税。
该名高管指出,他们也担心供应商可能“虚报货品价值”。他说:“大家都对中国供应商太过信任了。”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