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2日讯)中国14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敲定4月27日至30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包括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如无意外,备受关注的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将在下周三(30日)正式三审通过。
香港《星岛日报》报导,中国立法一般实行“三审制”,但作为首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而制订的法律,立法速度已经很快。去年2月相关部门宣布启动起草,10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12月提交立法机关一读,今年2月即二读,4月底预料三读通过。
有的草案由于争议大,审议了6、7次,有的甚至搁置审议超过两年。这也可以窥见中国中央高层面对内外困境,高度重视民营经济。
今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度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派定心丸,表态下大气力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

民企为GDP贡献逾60%
尽管国营企业号称“共和国长子”,有助巩固国家政权,但民营企业具有“5678”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经济生产总值(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DeepSeek(深度求索)等震撼全球的杭州六小龙,全部都是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法草案初次审议框架包括确立平等保护原则,明确民营与国有经济在市场准入等领域的平等地位,将减税降费等政策转化为法律条款,设定违反平等保护原则的行政责任。
二次审议新增禁止无法律依据罚款、摊派财物条款,建立联合检查制度减少企业干扰。相信月底三审通过时,可能还会新增一些内容。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