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3日讯)中国师生团周二上午到访台湾大学遇抗议,抗议学生集结社会科学院一楼,手持看板高喊“这里不是中国台北”,直言想与对岸同学谈谈民主自由人权,中国师生团从抗议列队旁边走过。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回应,两岸用语不一样,必须彼此包容、求同存异,这才是交流目的。
台湾中央社报导,马英九基金会邀请中国7所大学师生访问团来台参访、交流,由北京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邱勇率团,奥运桌球金牌选手马龙、奥运射击金牌选手杨倩随团;访问团在11月27日抵台,周二上午到访台湾大学。
现场挤满欢迎马龙到来的球迷,另一侧、社会科学院一楼则有抗议学生,手持看板高喊“这里不是中国台北”、“中国同学来交流”、“台大学生爱自由”、“支持中国民主化”、“平反‘六四’天安门事件”、“支持香港民主自由”。
台湾大学校长陈文章、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长张佑宗一度到场跟抗议学生了解、关心一下状况。
访问团原先预定上午10时抵达现场,后延后10分钟抵达,在两侧欢迎马龙声中走入社会科学院一楼,迎来的是“这里不是中国台北”、“台大学生爱自由”、“中国同学来交流”、“我们要平等交流”等呐喊声。
抗议行动发起人、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齐姓学生表示,这场抗议行动是不同系别学生自发性前来参与,大家都是热爱民主自由人权的学生,希望可以与对岸同学展开民主交流,也想要分享中国一直没能讨论的民主自由人权。
齐姓学生指出,台湾很多学生关心各式各样议题,也关心中国社会的发展,包括停止对台军事行动、释放香港民运人士、停止新疆种族清洗行为、平反“六四”天安门事件、支持中国全面民主化等,希望透过交流,让对岸同学将讯息带回中国。
齐姓学生强调,交流应该建立在对等尊重与开放上,交流不是一言堂,让对岸同学“乱说他想说的”,例如“台湾不是中国台北”,媒体还创造和乐融融的场景,台湾人关心民主人权与自由价值,这正是中国缺乏的。
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大三张姓学生受访表示,支持中国学生访问团来台交流,不过应该建立在平等开放基础上。知道访问团规划来台湾大学交流时,有先问过学生会、社科院办公室,表达欲加入交流的意愿,却获得“行程全程保密”回应。
趋于样板化公式化交流
张姓学生指出,主办单位不公平开放其他学生参与,还称这比较是参访性质,“我们觉得都已经来到台湾了,竟然没能有更多互动,我们也有很多想要分享的,想要把我们接受的法治教育、民主人权告诉对岸学生”。
张姓同学提到,现场准备了《未竟的革命:香港人的民主运动与日常抵抗》一书欲送给对岸学生,期待这真的是一场友善的交流,可惜整体趋于样板化、公式化,没有平等地让每个台湾大学学生都有参与机会。
另外,待访问团穿过社会科学院一楼抗议学生队伍后,萧旭岑接受媒体访问。萧旭岑表示,台湾是一个多元自由的地方,可以表达各自的意见,复旦大学学生用了对岸习惯的用词(指“中国台北”),这也是一种表达力自由。
萧旭岑认为,两岸交流应该是彼此感受不同的氛围、气氛,“我觉得这是好事”。复旦大学学生没有恶意,重点在于祝福、称赞台湾队拿到棒球世界冠军,民进党政客却去霸凌学生,“民进党真的是个霸凌党,我真的觉得很遗憾”。
彼此包容才是交流目的
萧旭岑强调,前总统蔡英文、总统赖清德讲“中华民国台湾”,这也是“中国台湾”,因为中华民国就是“中国”,民进党立委领“中华民国”薪水,“怎么可以这样颠倒是非、然后去误导‘国’人呢”。
萧旭岑重申,不要去霸凌一个小女生,两岸用语不一样,必须彼此包容,这才是交流目的,应该要求同存异,否则如果大家都一样,为什么要交流;中华民国台湾就是“中国台湾”,这种用语都是各自解读,不需要特别把它放大。
对于部分意见认为应该撤销访问团许可,萧旭岑直言,“为什么要撤销我们的访团”,复旦大学学生没有恶意,只是中国用语跟台湾用语不一样,台湾既然号称是民主自由社会,难道连这一点都不能包容。
萧旭岑提到,若要跟抗议学生有些交流“当然可以”,但由于这个突发行程不在陆委会核准范围内,访问团在台规划不能超越陆委会核准的行程;这几天所到处都受到台湾民众热情欢迎,“他们才是代表真正台湾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