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28日讯)最新的年度“空气质量寿命指数”(AQLI)报告称,2022年南亚空气品质的意外改善,推动了全球污染的减少,而有利的天气可能是因素之一。
法新社报导,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和环境政策研究所当地时间周二发布的这份报告,南亚的空气污染不再像过去20年那样稳步上升,而是在2021年至2022年间急剧下降了18%。
报告称,除斯里兰卡外,所有南亚国家的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浓度均有所下降。
报告指出:“虽然很难最终确定南亚PM2.5水平下降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利的气象条件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2022年南亚许多地区的降雨量高于正常水平,支持了这一理论。报告补充:“只有时间才能证明政策变化是否会产生影响。”
报告同时还警告,南亚居民依然呼吸著受污染的空气,其污染水平几乎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导值的8倍。
报告称:“持续观察、政策执行努力和监测政策干预的影响,对于理解和维持这些(污染)减少至关重要。”
全球空气污染下降9%
南亚的空气污染改善,也导致全球空气污染下降了9%,然而,中东和北非等其他地区的污染水平却在上升,PM2.5浓度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3%。
报告警告,实地空气品质数据的持续缺乏,使制定和执行污染标准变得困难。
能源和环境政策研究所的清洁空气项目主任哈森科普夫称:“空气品质数据很少或没有的高度污染国家,往往会陷入不良反馈循环,数据很少会导致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或政策投资很少,从而加剧对数据的需求很少。”
今年早些时候,该研究所启动了一项150万美元(约651万3000令吉)的基金,用于资助安装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开放数据的空气品质监测器。
尽管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但总体而言,为解决空气污染所获得的资金相对较少。
报告举例,在非洲一些污染最严重的国家,空气污染“对预期寿命的威胁比爱滋病毒/爱滋病、热带疾病、疟疾或水、环境卫生和洗手条件更为严重”。
不过,报告也赞扬中国在减少污染方面取得的成功。中国采取的措施包括限制大城市道路上的汽车数量、削减重工业产能,以及在特定地区禁止新建燃煤电厂。而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的空气污染水平下降了41%。
然而,中国的污染水平仍然比世卫组织指导值高出5.6倍,而北京实施的措施所带来的好处分布不均。几个大省的空气品质仍然很差,一些县市的空气品质自2013年以来实际上则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