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日讯)摆满海参、鲍鱼等闽菜美食“佛跳墙”原料的炖锅,盛著蛋饺、肉丸等本帮菜“全家福”食材的砂锅,用罗定三黄鸡和豆豉制作的粤菜“豆豉鸡”……临近春节,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内,来自五湖四海的预制菜吸引民众选购。
中新社报导,一项生鲜平台的调查显示,21%受访者的年夜饭选择预制菜套餐,33%受访者选择自己做及搭配预制菜。报导指,预制菜年夜饭的话题近日登上网络社交平台微博热搜。
年夜饭对中国家庭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不少民众在除夕花数小时准备这顿丰盛的晚餐,也有家庭提前数月向餐厅订购。如今,随著越来越多预制菜进入市场,民众有了更多选择。
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预制菜团体标准,预制菜分为即食/即热预制菜、即烹预制菜和预制净菜三类。消费者开封、通过加热或简单烹饪后,即可食用。
近来,不仅线下市场、超市的预制菜抢手,各电商平台的相关产品也热销,不少商家还开辟了预制菜专区。各平台预制菜种类繁多,价格从十馀元人民币至数百元人民币甚至上千元人民币不等。
预制菜在中国发展已有多年,曾因种类少、缺乏行业标准甚至存在食安疑虑等,市场反响平平,甚至引发一些争议。然而,随著技术进步,预制菜发展迅速,种类日渐丰富,加之团体及地方标准陆续推出,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民众对预制菜的认识和接受度不断提高。
市场规模料将突破6700亿
据艾媒咨询统计,2023年春节,中国预制菜销售额超1300亿元人民币(872亿2000万令吉),同比增长逾40%。今年春节预制菜的销售有望再攀高峰。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一兆元人民币(6700亿令吉)。
当下,越来越多“90后”(1990年后出生)成为年夜饭的操盘手。便捷、摆盘美观,成为预制菜吸引年轻人的优势。
美食爱好者郭鑫表示,有些菜对年轻人来说不容易做,有时一样菜需要十多种调料,成本太高,做出来味道也不一定好。“有些菜直接用预制菜,做出来味道也不赖。”
在深圳开市客采购的黄先生则表示,虽然对预制菜仍有顾虑,但在没有时间却又想做一桌饭菜的时候,确实很方便。
对于预制菜瞄准年夜饭市场,北京农信合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唐树源认为,这反映了市场对快速、便利餐饮需求的适应。大型企业和连锁超市进入预制菜市场,不仅减轻制作年夜饭的时间和精力负担,同时也促进了加工、物流和冷链等产业的发展。
尽管仍有对预制菜营养是否流失等的疑虑,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其便利性带来的“时间和精力的解放”。
官方将制定预制菜国家标准
至于预制菜能否成为年夜饭主流选择,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认为,关键在于产品质量、口味还原度以及食安保障能否赢得消费者信任。预制菜企业在保证便捷性的同时,也需注重食材新鲜度、无添加剂,以及全程冷链物流等。
预制菜产业发展受到官方重视。去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国家发改委去年7月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中提到,“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此外,据《中国新闻周刊》近日报导,预制菜国家标准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半年内会有结果。
唐树源认为,国家标准的制定能增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度。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于加工、物流、冷链等与预制菜相关的产业也将带来积极影响,有望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昇级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