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日讯)研学活动作为结合游学和实践教学的教育方式正在中国蓬勃发展,但随著这股“研学热”,市场乱象频现以及虚假研学泛滥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伪研学”一时引发舆论关注。
中新社报导,正值暑假,中国研学游市场迎来高峰,多数家长怀著帮助孩子增长知识、提高语言和交际能力、培养自信和独立等期待,愿意为此买单。通过检索去哪儿旅游、飞猪旅行等旅游OTA平台,记者发现带著“研学”、“游学”标签的旅游产品琳琅满目,产品标题中大多含有当地知名大学、博物馆、科学馆、历史文化景区等。
一般而言,这种研学活动价格比较昂贵。有媒体报导,不少研学游的价格比普通报团旅游贵一倍,但却被家长“秒定”,“研学游”成暑期出游热门选择。
今年7月,一则#清北学霸怒斥研学内幕#词条冲上微博热搜,清北学子曝光所谓清北研学团涉嫌虚假宣传的三大乱象:行程与实际的行程不同、食宿与当时承诺不同、宣传人员安排的配置与实际配置不同。
据该热搜透露,有的研学团接待孩子的住处是临时搭建的“毛坯房”,且一到指定地点就没收孩子手机,唯恐孩子向家长投诉告状。另外,家长心心念念的“让孩子进入清北研学”其实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清北有相关政策,不允许这种旅行团入校。
名校研学变成校门合影
家长丁女士告诉媒体,她为儿子购买了价格为9980元人民币(6332令吉)的名校暑期研学项目,广告中明确提到有北京大学的参观行程;但北大在该团期内尚未开放社会参观,整日行程替换成参观其他博物馆。“考虑到孩子打卡名校的心愿,他们将安排大家前往清华或北大门口合影留念。”丁女士表示,名校研学变成了校门合影,让家长很无奈。
除名校研学外,其他“研学地点”一样有“坑”。名为“花花世界”的网民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在博物馆门口看到的研学团乱象:所谓的研学团领队,连讲解都想偷个懒,让孩子们蹭免费的志愿讲解,高价格研学的意义在哪里?其他网民也有类似表态,“我们报的去北京,花了一万(人民币),一言难尽”,“真的要看好再报名,否则浪费钱浪费时间”,“和承诺的完全不匹配,家长们全都炸锅了,多数孩子自行返程”......
对此,多家媒体调研发现,目前研学市场存在多方抢滩、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等问题,导致很多学生祗是进行形式上的“伪研学”,缺乏实质性的学习和体验。
河南宿描曹操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李一鹏对媒体表示,当前研学旅行市场良莠不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相关标准,包括准入标准、资质标准、产品标准、运行标准、内容标准等。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研学机构注重打通渠道,却忽略了研学真正的教育价值,忽视了本应该是核心的内容设计。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认为,就市场主体而言,研学旅行横跨文旅和教育两个部门,市场主体的监管、规范和相应标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市场比较混乱。
数据显示,2022年全中国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此外,在去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研学旅行指导师”是新增职业之一。
鱼龙混杂 家长难辨识
据悉,中国已开设“研学旅行指导师”相关证照考试。但据媒体调查发现,这其中也存在“猫腻”。市场上已出现众多“考证培训机构”,号称花钱能买考试真题,甚至不用考试就能直接拿证。可见,“师质”难保障也是当前研学市场乱象之一。
“研学旅行需要科学设计课程和教学体系,在研学单位和研学导师方面制定标准,实行准入制或审核制,并加强研学基地建设。”文旅行业专家陈国忠对媒体表示,研学旅行市场发展,需要教育、文旅、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合作,更好推进其规范化运行。
张辉认为,当前研学机构鱼龙混杂,家长很难辨识出其中的问题。“我们不能把这个责任推给家长,应当把市场规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