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教练汪承儒6月间在深澳渔港附近海域拍摄到俗称地震鱼的“石川氏粗鳍鱼”。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说,这是台湾首次拍到活体地震鱼,比日本和韩国记录的更大,体长达2公尺。
根据台湾中央社报导,汪承儒向媒体表示,当时他们潜水看完沉船后,由深往浅滩方向移动,因为他视力不错,远远就看到1只大鱼,一开始以为是白带鱼,因为之前有看过地震鱼图片,慢慢靠近才发现“它是好大1只地震鱼”。
“大家都很开心,从来没在水底下看过活生生的地震鱼”,汪承儒说,它就在离岸边约10公尺,目测体长2公尺以上,他们在旁停留约10分钟,它的身上有2个洞,可能是被鲨鱼咬受伤,感觉奄奄一息。
汪承儒说,东北角海域海底生态一直都很丰富,因为保育观念提升和流刺网减少,鱼群也变多,他潜水10几年,发现海底生态越来越好。
海科馆产学交流组主任陈丽淑今天向中央社记者表示,石川氏粗鳍鱼生活在约200公尺至1200公尺深海底,通常出现在日本、韩国和台湾海域,日本和韩国曾有拍到活体,体长约1公尺,这只是台湾首次记录到活体,且体型更大,约2公尺。
陈丽淑表示,这只石川氏粗鳍鱼身上有2个洞,猜测可能是被达摩鲨咬,海豚和鲸鱼等也时常会被达摩鲨攻击,通常鱼类碰到达摩鲨就会“倒楣”被咬。
陈丽淑说,石川氏粗鳍鱼等深海鱼白天出现在较浅海域机率不高,会出现在较浅海域可能是为了觅食,但通常不会出现在如此浅的海域,让潜水者可以记录到踪迹。
陈丽淑表示,以往发现都是死亡后被冲上岸,或是被渔民捕获时已死亡,海科馆也有典藏3只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