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2日)新加坡一名3个月大的男宝宝,被诊断患有罕见的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如果不尽快治疗,宝宝可能难以活过两岁,治疗费用却高达240万新元(约834万1800令吉),双亲通过网络筹款平台,希望可以筹足医药费,挽救孩子一命。
王梓全(43岁,仓储设施经理)和张绮恩(40岁,市场营销)结婚10年,经过两次人工受孕,在今年4月21日成功迎来男婴王彦喆。可是,夫妻俩的喜悦逐渐被不安取代,因为他们注意到孩子的双腿不会踢、颈项无法支撑头部重量,导致头经常歪向一侧。
就在一次彦喆发高烧到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急诊部求医时,王梓全要求医生为儿子详细检查,才发现儿子患有罕见的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简称SMA)。
SMA是一种罕见的基因缺陷遗传病,患者全身肌肉会萎缩无力,身体逐渐丧失各种运动机能,包括呼吸及吞咽。
2019年5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一种名为Zolgensma的药物,通过单次静脉注射给药,有助于阻止疾病恶化。今年四月,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也批准该药的使用。
上述“救命药”同时也是“天价药”,一剂要价240万新元,堪称全世界最贵的药。
要采用最新的昂贵药物给儿子治疗罕见疾病,王梓全和张绮恩唯一的途径是向公众募款。两人上周五(7月7日)开始通过网络筹款平台“希望之光”(Ray of Hope Initiative)发起众筹,希望尽快为孩子筹集到所需的医药费。
由于王彦喆的呼吸和吞咽肌肉已受病情影响,目前他必须通过插管来喝奶和吃药。他也必须时刻戴著监测器,监测血氧和心跳,同时靠仪器辅助呼吸。
王梓全回忆当时的复杂心情时说道:“SMA是惟一有机会治愈的肌肉萎缩症,但是当我们听到治疗费用要240万新元的时候,我们俩回家哭了两天两夜。”
他形容,孩子现在是在跟时间赛跑,也在跟死神赛跑。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彦喆能跑得赢。”
张绮恩怀孕时,为了方便父母就近照料,他们在租金高涨的时候租下了一个靠近父母家的三房式组屋单位。宝宝确诊后,他们除了大量上网搜索了解SMA的资料,更不断思考要如何筹集这笔巨款。
张绮恩说,他们的亲友本来就不多,根本想不出有谁可以帮他们。让两人非常感动的是,许多失联很久的朋友在听说他们的困难后,二话不说就给他们转账。“希望之光”的筹款也给他们带来了一线希望。
在2021年8月底,另外一名SMA病童施佁鍕(前名施宇骏)通过众筹的方式成功筹到290万新元(约1007万9700令吉)医药费(当时Zolgensma的费用比现在高),并在筹到款项的一个月后,接受Zolgensma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施佁鍕的妈妈施淑文(34岁)本周一(10日)带著佁鍕到王彦喆的家探访,为小宝宝和他的父母打气。
4岁的施佁鍕好奇地打量著在组屋客厅躺椅上的彦喆,不时尝试用手上的玩偶逗宝宝。小彦喆虽然双脚不灵活,但是凭著爱笑爱发声的活泼个性,还有对四周非常好奇的眼神,紧紧抓住了众人的心。
施淑文说,佁鍕在接受治疗后不久,肌肉机能逐渐改善,开始能用推车行走,还能慢慢地骑脚踏车。今年初,佁鍕可以到一所普通的学前教育机构与其他同龄孩子一样正常上学。
她笑说,目前观察下来,Zolgensma治疗最大的副作用是孩子“变顽皮了”。因为过去,佁鍕肌肉无力,很容易疲累,只能乖乖坐著,现在他有能力活动,变得跟其他同龄孩子一样活泼顽皮。
施淑文指出,自己惟一的遗憾是没有更早想办法,让佁鍕在更小的时候接受Zolgensma疗法。
“当时听到疗程费用是这样一个天文数字,就以为没有治疗的可能。”
她强调,已经损坏的肌肉是难以修复的,因此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是在与时间赛跑,所有病童的家长都须认识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