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日讯)24岁的尹小姐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我们这一代没有期望。”
这位只愿透露姓氏,毕业自医学系的受访者,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希望能在大医院找到一份工作,但她不确定这是否有帮助。
曾经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就业市场上受到高度重视的学位,随著毕业生人数超过工作岗位而失去了光彩。
尹小姐说:“现在,研究生学位的价值与以前的本科学位相当。未来,博士学位将与现在的研究生学位一样。”
根据5月公布的官方数据,这种幻灭正在中国的年轻人中回荡,在16岁至24岁的年轻人中,有1/5失业。而鲁迅在100多年前所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孔乙己,这个生活穷困潦倒的失败学者故事,已经成为数百万前途渺茫的毕业生不满的代名词。
这个故事是鲁迅写于1919年,他是一位经常被比作狄更斯和奥威尔的中国文学巨匠,他对封建主义和压迫的尖锐批评为人们所熟知。曾经,中国的学生不喜欢读鲁迅,称鲁迅的作品文字晦涩,看不到希望,让人压抑。然而,有学者形容,鲁迅仍然“留在思想的隐蔽处”,随时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引起共鸣。
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
孔乙己成为时下中国网络上流行的网络迷因(memes),或中文称为“孔乙己文学”,达到数百种,几乎可以中国的每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找到。
“孔乙己文学”的范围从评论,借鉴文学隐喻,到整个故事的重写,有者采取动画视频,甚至说唱歌曲的形式,但最后一项最对中国政府而言踩到“红线”,已将其从互联网上删除。
在中国官媒央视的一篇评论中,认为学生应该“脱掉长袍”,指的是故事主人公孔乙己的身份关键元素。孔乙己穿的“长袍”是区分富人和有学识的人,与穿“短衫”且没受过教育的穷人的区别。官媒的建议似乎是,学生应该收起骄傲,丢掉长袍,找到任何能找到的工作。
质疑教育等于脱贫
尹小姐说:“他们说我们的未来会光明美好,但现在我们发现我们的梦想破灭了。”她并补充表示,直到现在,中国年轻人一直被告知,多年的学习和追求学位会有回报。
对于尹小姐和许多其他人来说,与孔乙己的相似之处是惊人的,尽管这个鲁迅笔下人物的故事发生在普遍认为的19世纪末清朝统治的中国。
在故事里,孔乙己是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馆里人们嘲笑的对象。故事作为对当时严苛科举制度的批评而经久不衰,现在又引起了另一代中国人的共鸣,他们失业,对同样严格的考试文化感到沮丧。
今年早些时候,受孔乙己启发的网络迷因首次出现在中国微博上。一位微博用户说:“我以为教育是敲门砖。但我逐渐意识到它是我不能下来的基座,长袍孔乙己不能起飞。”
3月中旬,当中央电视台发布报导,将孔乙己的悲惨生活归咎于他未能适应并找到任何可用的工作,却坚称“孔乙己时代已经过去,有抱负的年轻人不会再被束缚在长袍里”。
官媒评论让年轻人愤怒
愤怒的年轻人以一连串的帖子和评论作为回应,指出他们认为错误和不公正的地方:教育和工作之间的不匹配,失业者缺乏安全网,以及社会流动性的选择越来越少。 一些人将中央电视台的反应,比作“煤气灯”。
这个名词来自于一部1944年的电影《煤气灯下》,它是一种心理操控手段,通过对受害者施加情感虐待和操控,让受害者逐渐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
在中国知名平台“知乎”,有位用户写道:“如果一个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也许他自己是罪魁祸首。但大学生失业率这么高,我们能怪他们没有把孔乙己的长袍脱掉吗?”
有几个人谈到了中国学生花费了多年的学习时间,他们现在觉得被骗了,如果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梦想,那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中一位“知乎”用户说:“人们像苦行者一样生活10年或更长时间,以更好地教育自己。他们几乎不玩乐,也很少与异性互动。他们的家人花很多钱,买好学区的房子,或者送孩子出国读书。”
他补充道:“低薪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缺乏社会福利保障和获得新技能的机会才是最可怕的。”
曝露社会保障体系漏洞
他们的言论一再暴露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漏洞,只有不到一半的城镇职工领取失业救济金。他们不仅反映了对他们的未来,而且对国家的未来的黯淡期望。
用一位用户的话说:“出身卑微的人能取得巨大成功吗?恐怕现在很难......有钱人甚至不在一条路上。”
几十年来,一个不言而喻的社会契约确保了共产党以繁荣换取权力;但现在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飞速增长后步履蹒跚。 看著父母成功长大的年轻中国人,对似乎发生的变化感到震惊。
现年25岁的Wang Yuxi说:“我小时候,我爸爸找到了一份工作并努力工作。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也很期待。”Wang自己对进入研究所的兴奋现在变成了失望,被问及她会如何描述她的前景?她说:“无所谓。”
尹小姐说:“我们的父母坚信一份好工作就等于成功。现在,我们发现他们经历了一段有机会的时期。我们不再有那些机会了。”
中国预计今年将有创纪录的1150万毕业生,据报导,在100多家龙头企业中,已有约 60%表示他们将减少招聘毕业生。 一份官方报告早在2022年11月就表示,政府清楚这一挑战:大学生的焦虑、失望和困惑日益加剧,这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经济信心。
虽然去年社交媒体上已经可以看到沮丧和失望,孔乙己却给它增添了新的辛酸。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