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3日讯)9岁女童自幼肠道衰竭,身体无法正常吸收营养,父亲两个月前为她捐出小肠,在试点计划下进行了罕见且难度极高的小肠移植手术。
新加坡国会议长陈川仁上周在面子书分享,患有肠道衰竭的王荟瑄小妹妹日前顺利接受移植的故事,并指出这是新加坡第二次进行这个移植手术。
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儿科专科部门肠胃、肝脏及营养学服务主任兼资深顾问医生丘方冠和新保集团与杜克-国大移植中心主任兼新加坡中央医院肝脏移植组长普雷玛拉吉副教授联合答复《8视界新闻网》询问时说,女童患有肠道衰竭已久,肠子无法正常消化和吸收身体所需的营养。
肠道衰竭患者必须依赖全肠外营养,将营养注射入静脉,但患者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多年来,女童已经耗尽所有治疗方式,小肠移植是她剩下的唯一希望。
院方表示,在新加坡卫生部的批准和支持下,女童今年4月在竹脚妇幼医院接受了小肠移植手术,手术由竹脚妇幼医院和新加坡中央医院的多学科团队操刀,并由到访的杜克大学儿科移植外科医生提供指导。
所幸手术相当顺利,父女平安,目前康复情况良好。医疗团队将会继续密切留意他们的情况,持续提供所需的护理。
院方指出,小肠移植在新加坡属于仍在接受评估的试点计划,尚未成为标准治疗选项,当局会逐案批准。
根据王荟瑄的母亲杨银湘在面子书贴文,其女儿在4月2日接受的手术相当复杂,庆幸的是,女儿在4月13日就从加护病房转入重护病房。
杨银湘告诉《8视界新闻网》,女儿如今已经出院,但每周仍需要入院接受内窥镜检查,丈夫王祈喃也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上。
她透露,根据医生分享,小肠移植的难度比肾脏和肝脏移植都高许多。
她在文中写道,这个手术对女儿的康复过程而言,是个重大的进展,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一家人对于女儿的情况保持乐观,也感谢大家的爱护与支持。
杨银湘特别感谢大约80名医生和医护人员对女儿的照顾,她非常感动,尤其是特地飞到新加坡参与这个高难度手术的杜克大学儿科移植外科医生黛布拉苏丹教授。
伊丽莎白诺维娜专科中心肠胃及肝胆专科顾问医生韦俊韬接受《8视界新闻网》访问时表示,新加坡的人体器官移植法令(HOTA)只涵盖肾脏、心脏、肝脏和眼角膜,并不包括小肠,要从往生者身上取得小肠进行移植并不易。
他指出,小肠的血液供应很多,要进行移植,技术上比较困难,排斥机率也会比眼角膜移植来得高,但亲人捐献的话,排斥机率就会比较低。
他也提到,人体的小肠大约有超过5公尺长,捐献小肠意味著小肠会缩短,这可能影响捐献者的消化和营养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