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0日讯)台湾中央研究院携手台大医妇产部,首次在人体肠道找到能降解雄性激素的细菌,并解开相关基因,可望找出更多具同代谢能力的功能益生菌,助治疗雄性秃等高雄性激素相关症状。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殷儒接受中央社记者采访表示,相关论文已于今年2月刊登于著名肠道菌研究期刊Gut Microbes,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萧尊先为第一作者;研究团队包含台大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兼专任教授陈美州以及周佳宏博士、东吴大学微生物系助理教授陈宜龙、中央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助理教授王柏翔等。
2020年首次发现厌氧菌
江殷儒说,研究团队在2020年首次发现厌氧菌能将雌激素逆转成雄激素,打破生化教科书内容;近期又发现常见于人体及动物肠道的陶尔氏菌(Thauera)能降解雄性激素,研究成果打破肠道菌仅能被动受到人体荷尔蒙影响的传统观念,再次挑战学界认知。
江殷儒说明,虽然人类等脊椎动物能生成性荷尔蒙,但人体无法完全代谢这些物质,只能透过血液运输到肝脏,再经胆管释放到肠道。但仅有约5到10%的性荷尔蒙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多数会在小肠末端重新被吸收利用;肠道菌因此有机会代谢并转换人体产生的性荷尔蒙,进而影响宿主的生理。
研究人员透过管喂试验将陶尔氏菌殖入小鼠肠道,发现陶尔氏菌会将肠道中的雄性激素作电子提供者,再将电子转移给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完成无氧呼吸作用;原理类似人体利用葡萄糖和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作用,来取得碳源及能量。
可降低患摄护腺癌、大肠癌风险
江殷儒指出,这个无氧呼吸作用所需的硝酸盐普遍存在于蔬菜,亚硝酸盐则常见于香肠、火腿等肉类加工品。因此陶尔氏菌在肠道中进行无氧呼吸,可以同时移除过多的雄性激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进而降低罹患摄护腺癌及大肠癌的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江殷儒说,中研院团队与台湾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更跨领域合作,利用分子技术,找到陶尔氏菌代谢雄性激素的酵素与基因,并在乳酸菌等其他常用益生菌找到类似基因,目前正持续进行相关研究。
针对研究成果,江殷儒表示,将可望在未来推出功能益生菌,协助治疗人体雄性激素过多所造成的雄性秃、摄护腺肥大、摄护腺癌,或女性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症状。团队也将持续跨领域合作,研究肠道菌与人体性荷尔蒙的相互作用,盼开发新颖的临床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