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1日讯) 2022年7月至11月中旬,新加坡的科技公司裁掉1270名员工,裁员行动一直延续至今。许多员工被裁多个月后仍在努力寻找工作,但都收效甚微。
亚洲新闻台A联系5名被裁员工,他们大多数已寄发了大量的求职申请,却几乎没有收到回应,只能依靠遣散费和储蓄度日。
一名来自中国的前Meta员工去年12月被裁后,向20到30个与之前职位相似的工作发送求职申请,并与10名潜在雇主通了电话,却依然没有获得任何工作机会。
她推测,自己被拒的主要原因在于雇主需要为她申请就业准证,就业准证的最低工资要求为5000新元(约万令吉)。
去年7月从印度移居新加坡的G先生,为Meta的支付工程团队工作,却在5个月后被裁。
此后,他申请30多个职位,与逾15名潜在雇主通电话和面试。但到了2月初,仅收获两个工作邀请。
“竞争很激烈。我去了四到五家公司(面试),一直到最后一轮却被拒绝了,所以目前市场很艰难。面试过程有时长达七轮,并持续超过3周。”
G先生一度找到了新工作,却因公司重组后没有足够预算招聘新人,临时被撤销了录取。
另一名前Meta员工从去年12月开始寻找工作,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录取通知。
她表示,自己申请了一些和自己技能相符的职位,每个职位都需通过三到六轮面试,招聘周期比起她在疫情求职时要长得多。
她称,自己虽仍对获得全职工作抱有希望,但若不能如愿,会考虑自由职业或转行。
一名前Twitter员工从去年11月被裁后到今年1月份,共发送38份有针对性的简历及10到20份通用简历,却只收到了9家公司的回复。
失业经历彻底改变看法
她表示,许多开放招聘的岗位都是入门级别的职位。虽然她认为自己作为新加坡人更容易找到工作,但仍担心会被迫接受不符合自己职业抱负的工作。
她在1月底接受了一份新的工作邀约,这份工作与她先前的工作非常相似,但失业的经历已彻底改变了她对就业保障和长期计划的看法。
“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不管他们过去的声誉如何,我现在在进入一个新职位前都意识到过去不等于未来。这是一种偏见,一种谬论。”
46岁的Ian Tan去年12月因“业务变化”,失去联想销售总监职位。一开始,陈伊恩(译音)和他人一样,每天发送求职申请。但在求职一个月却没有什么回应后,他不得不尝试转行,与合伙人一起开展内容营销业务。
除此之外,他也开展了一些副业,如为公关公司提供谘询工作,和为朋友的儿子补习。
他表示,比起沮丧,被裁更令他感到开心及解放。虽然目前没有太多收入,但他比以前快乐多了。
具有专业技能人才仍紧缺
国际专业招聘谘询服务公司华德士(Robert Walters)的高级技术与转型经理沙奇指出,新加坡的科技行业一直面临著人才高需求和低供应的局面。虽然大规模裁员减少了招聘需求,但具有专业技能的科技人才仍然紧缺。
“企业现在在招聘合适的员工方面非常谨慎。”
科技业工作配对网站NodeFlair的联合创始人吴阿德里安表达了类似看法,并表示更多公司在近几个月进行裁员,开始“更具策略性”的策划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