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3日讯) 中国多地近日进入“乙类乙管”后首个开学季,近3亿师生大规模集中返校。中新社报导,新的防疫政策下,久违的校园将以怎样的新貌向学子敞开怀抱?新学期,学生“阳康”后如何恢复正常体育运动?经历长时间的线上课程,师生如何顺利回归面对面的教学状态?众多节点问题令这一次的校园“重启”更加引人关注。
报导指,面对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开学季,中国各级教育部门利用寒假“窗口期”已部署一系列工作,推动学校疫情防控平稳转段过渡。
自去年底以来,中国教育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按照“乙类乙管”政策要求,制订了学校疫情防控的总体方案,颁布学校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并发布了校园疫情应对的多项预案,为今年春季开学做好政策准备。
特殊的节点下,中小学新学期的体育教学安排引发更多关注。早在开学前,北京很多中小学生收到了来自学校的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针对孩子们寒假期间是否经历新冠病毒感染进行摸排。据了解,各学校正是于此基础上做出预判,对开学后的体育教学进行合理规划。
全中国范围内,各地中小学校新学期都对体育课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细化安排,例如在开学之初设定观察期,其后通过评估、问卷,对身体处于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此外还有细化的阶段性课程安排,设置适应期、调整运动项目,实时对学生运动量及强度进行调整,循序渐进带领学生回归正常运动水平。
“心理健康”列为重要内容
除了校园管理和体育课程的调整,对于返校的众多中小学生而言,其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如何平稳切换,回归和融入线下,或许是一个更为潜在但同样重要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与体能相类,心理和学习状态的转换也需要逐渐调整才能达成平缓过渡,心理状态的调整不仅针对学生,对于教师也同样重要。
因此,开学后,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上,学校方面需要更加侧重人本位,为学生和教师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克服模式转换带来的短期不适感。
针对相关问题,各地的不少学校将“心理健康”列为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从长期居家的状态中调整过来,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校园生活。很多学校还设立心理活动室,配备多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以期随时针对师生的相关心理状态需求拿出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