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日讯)2023年1月8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3年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回归乙类管理。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当天刊发题为《中国战“疫”进入新阶段——我国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纪实》的文章,详细披露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过程。
文章指出,2022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在中南海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作出重大决定。首次提出的二十条优化措施,向海内外释放中国因时因势、主动优化防控政策的鲜明信号。
2022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第2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文章表示,一面是Omicron隐匿传播、免疫逃逸能力不断增强,快速识别、追踪、诊断和隔离的难度增加;一面是疫情3年的持续影响,疲惫、焦虑、紧张等复杂情绪开始蔓延,防疫成本日益加大。
2022年11月下旬,北京社会面病例数不断波动上升,病毒传代时间平均仅约两天,重庆、广州等地疫情多点多链并行、散发聚集并存。14亿多人口的中国,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成为防控策略调整的关键。
文章称,2022年11月30日、12月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召开座谈会,听取张伯礼、沈洪兵、王军志、梁万年、杜斌、冯子健、杨维中、董小平8位专家及8位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发言。与会专家、代表交流了对防疫的认识和体会,对疫情防控措施提出意见建议。
称是渐进式有序开放
2022年12月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了根本指针。
次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新十条”。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员也不再查验,不再开展落地检......
文章表示,一面是疫情形势不断演变,一面是防控策略不断优化,中国始终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
2022年12月13日,针对新增感染者快速增长的现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多家医院、连锁药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调研,实地了解发热门诊设置、就诊转诊流程、分级诊疗运行、药品储备供应等情况,强调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确保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著力保健康、防重症。
文章称,随著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防控能力提高,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决定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依法将新型冠状病毒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