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日讯)中国多地爆发抗议过度防疫的“白纸运动”后,官媒一反过去报导方向,开始释放新冠肺炎并不可怕的讯息。《人民日报》周四引述专家意见,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者“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中央社根据人民日报app(应用程式)周四报导,感染Omicron病毒变异株后,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极少发展为重症的情况,“已得到广泛的知晓和认同”,但许多人仍担心感染过后会留下后遗症。
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教授周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后遗症在医学上有其定义。“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
“长新冠”不能归类为后遗症
从实践中观察,有的新冠肺炎病患的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有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但崇雨田认为,尚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他还说,当前,新冠肺炎感染者在康复后已基本不具备传染性;即使是复阳,也不太可能传播病毒。康复者对病毒有抵抗力,“大概在3个月左右不会再次感染;但超过这个时间,或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官媒如央视、新华社等持续报导新冠肺炎在美国等国家造成的死亡人数和对经济社会的冲击。直到今年11月上旬,人民网仍发出“国际观察:‘长期新冠’后遗症困扰美国等国家”文章,内容强调“危害长远‘社会后遗症’不容忽视”。
不过,11月底出现在多地的“白纸运动”显示,许多中国人对疫情下的封控生活已经难以忍受,甚至愿为此走上街头并喊出政治口号。其后,重庆、北京、广州等多地开始微解封。
除了《人民日报》上述报导,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周四也发布<国内科研团队实验验证:奥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降低>的报导,引述一项由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开展的实验,强调Omicron变异株的致病力已下降的结论充分做出验证。
尽管这并非首次有相关的报导,但中国媒体集中在这两天报导“疫情并不可怕”的新闻,与要求疫情防控措施“精准、适度放宽”的方向相呼应。
中国周三新增3万5800宗新冠肺炎本土个案,包括4080宗确诊及31720宗无症状感染;无新增死亡个案,亦无新增疑似病例。
新增本土病例方面,广东占最多的7914宗,大部分在广州,共有6942宗;重庆有6639宗、北京有5043宗、山西有2338宗、四川有1414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