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日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的基本理念是及早发现快速阻断,并不是追求零感染。
梁万年周二在央视网的访谈中称:“动态清零的基本理念是快速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疫情,要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使传播链切断,使感染者得到清零。”
他说:“动态清零并不是追求零感染。感染以后关键在于怎么快速发现它、快速阻断它,使它的传播不持续下去,遵循的是精准进行防控。”
梁万年指出,通过局部地区极少数人的一些管控、一些医学干预和社会干预,换取的是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人群正常生产生活。
然而,面对中国的动态清零的防控政策,国际上也有不同声音。有人认为执行这一政策成本高,并且会影响人员自由流动,认为应该考虑放弃动态清零。
梁万年认为,现在称变种新冠病毒株Omicron引发的疫情为大号流感还为时过早,因为科学证据不足。他指出,从全球数据来看,Omicron的病死率仍比流感要高,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肥胖者的病死率比较高,也不清楚后遗症到底如何。
他表示,中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也多,慢性病患者绝对数也很大,再加上医疗资源不均衡、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稍加放松,很可能单个的个体到重症或者到死亡的概率低,但是乘上14亿人口,它将是一个巨大的数据。
梁万年又说:“我们本土是干净的,对实行动态清零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从疫情本身情况来看,国外一些国家,已经造成了连续性社区传播。简单说,疫情在那儿扎根了,无法清零,它的来龙去脉很难说清楚了。而我们国家恰恰能摸清楚每一起病例的来龙去脉,它的传播链条我们力争搞清楚,所以这是动态清零非常重要的科学基础。”
他也提到,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是辩证的关系,处理好就是相互促进、相互协同;处理不好、不精准,没有很好平衡,很可能会顾此失彼。
他说:“在评价算账的时候,也是用这种辩证的思维和动态的眼光,用更广阔的视野来看我们的成本效益、我们的效果,可能就会更加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