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俄边境战云密布,情势剑拔弩张,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在前线部署重兵和大量军事装备。迹象显示,俄罗斯正准备进犯乌克兰,然而俄方屡次否认,更反斥乌克兰在密锣紧鼓地备战,准备向俄方挑衅。
这场近来扑朔迷离的“俄乌危机”,以及俄国与美欧之间来来回回的外交斡旋谈判拉扯中,或许将引发全球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大的一场冲突。《马来西亚东方日报》国际新闻组为读者整理这场危机的前因后果,帮助了解当中备受关注的议题。
欧亚大草原水草肥美 历来多方势力争夺
乌克兰被称为欧亚大陆的“夹缝国家”,地理位置极其特殊,由同周边地区的地缘关系错综覆杂。乌克兰北部同白罗斯相邻,西部与波兰相邻,南部同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相邻,东部与俄罗斯接壤。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
乌克兰是连接巴尔干半岛和中东欧的要道。乌克兰处于西方和俄罗斯之间,历史上就是俄罗斯和西方交汇的前沿。而位于乌东地区的顿巴斯又是俄国和乌克兰交汇的最前沿。因此虽有国际调停,顿巴斯一直战火不断。
乌克兰是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独立出来的民主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都深受俄罗斯影响。独立后的乌克兰,东西两个文化的分化矛盾日益严重,西部倾向欧洲和西方国家、东部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则倾向俄罗斯。
乌克兰如今的东西裂痕在历史中早已经埋下伏线,这片土地在数百年来辗转落入不同势力帝国手中,乌克兰只是作为一个地理学概念和民族学概念存在,却不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因为不存在乌克兰这样一个国家。但乌克兰历史上与俄罗斯渊源颇深,古代基辅曾是俄罗斯的著名大城。
该地自13世纪起,从东方而来的蒙古铁骑灭了基辅罗斯国,就感受到了第一次撕扯,这片欧亚大草原的西北部分,被波兰和立陶宛吞噬。波兰凭著己身的富强和蒙古势力衰微,不断加紧吞并土地,将大量乌克兰农民赶入贵族庄园中劳作,还试图逼迫信仰东正教的当地人改信天主教,于是大量农民逃亡到蒙古人管制松散的东南方草原成为游兵,游兵自然不敌装备精良的波兰军队,但他们在东方拥有一个天然的求助对像——系出基辅罗斯同源、从莫斯科大公国成长而来的沙皇俄国。
同化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人
波兰与沙俄在1654年签订条约,顺著由北至南的第聂伯河将乌克兰一分为二。在此后逾三个世纪,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牢牢处于沙俄和苏联控制之下直至苏联解体。期间沙俄逐渐蚕食了承诺给当地乌克兰人的自治权,还将其视为“小俄罗斯”加以同化,包括禁止使用乌克兰语和压制乌克兰民族主义等。然而此举也唤醒了乌克兰民族意识,但也有许多民众接受自己“小俄罗斯人”的身份,再加上有大量沙俄移民涌入,这也决定了第聂伯河以东民众的身份认同是混杂不一的。
乌克兰不仅是苏联时代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独立时,是欧洲面积仅次于俄国的大国,总面积约60万3700平方公里(包括克里米亚)。境内更是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河网密布,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苏联境内不可多得的“天下粮仓”,同时它南临黑海,交通贸易便利,是重工业和海军航空母舰建设基地。优越的地理和经济条件,又拥有全球质量与面积之首的黑土地,惹得各方势力眼红。
因此,普京的俄罗斯政府对伴随苏联解体而宣告独立的乌克兰念念不忘。俄国总统普京反复强调乌克兰和俄罗斯历史上是同一民族、关系像亲兄弟一样,显然也忽略了历史上乌克兰人的民族运动抗争。不过,普京有一句话说的中肯的是,“现代乌克兰纯粹是苏联时代的产物”。的确,乌克兰现有版图是由苏联所划定,它并非以民族边界划分(当然该地早已是多民族混居),且苏联更将开发时间较晚、历史上与乌克兰农业文明并无太多联系的顿巴斯工业区,也划进乌克兰版图,就埋下了深深的隐患,造就2014年至今乌东危机的主要症结。
顿巴斯是顿涅茨克盆地的简称,位于顿河下游西侧,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因拥有大量煤矿(占全乌克兰90%),从沙俄19世纪下半业工业革命起成为工业重镇。乌克兰政府虽然宣布要逐渐废弃使用煤炭改用清洁能源,但又不得不使用煤炭维持约30%的发电等基本能源供应需要。而顿巴斯的多数煤矿被当地亲俄势力控制。
从乌克兰历史看,乌克兰首都基辅就是斯拉夫文明的摇篮。除了经济关系外,顿巴斯更与俄国有语言文化和历史的深厚纽带。在历史文化上,顿巴斯受俄国影响深远广泛。据统计,顿巴斯地区信仰俄罗斯东正教的人口占当地人口超过半数,以俄语为母语者也占当地人口多数。虽然乌克兰族人口超过半数,但俄罗斯族人也约占40%。因此,顿巴斯地区与及克里米亚,仍多为俄罗斯裔的乌克兰人,他们大多认为本身是俄罗斯人。
相比之下,乌克兰中西部历史上受曾经在欧洲强大过的波兰和立陶宛的影响更多。信仰基督教新教者也主要集中在乌克兰西部。因此,乌克兰内部原来就一直有向东西两个文化方向发展的矛盾。
顿巴斯区终于爆发叛乱
2014年2月,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亲俄国的政府倒台。乌克兰局势动荡,东部与俄国交汇地区爆发内乱,包括克里米亚危机。后来,克里米亚半岛被俄国吞并,随即引发西方对俄国持续制裁。在丢失对克里米亚的控制之际,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亲俄国与反俄国势力也同时立即爆发了武装冲突,亲俄势力占据上风,宣布成立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独立的共和国。
虽然国际社会和俄国一直都没有承认这两个所谓的共和国,但数十万俄国人作为志愿军前往当地支持独立,与当地亲俄国民兵控制著两个州的半壁江山和主要城市,形成乌克兰的“国中之国”。乌克兰政府不承认所谓独立行动并派兵平叛,与当地反政府武装交战至今未果。至今,8年来已经导致大约超过1万4000人死亡,百馀万人流离失所。
2014年9月5日,乌俄双方在白罗斯首都签订《明斯克协议》,迎来短暂的停火共识——危险平衡仅维持4天就被打破。战火越演越烈,直到2015年2月欧盟调停下才得以停歇。
欧盟方由德法代表斡旋,会晤乌克兰和俄罗斯领导人,以及顿涅茨和卢甘斯克两个独立共和国的代表;经过两天马拉松式的谈判后,乌俄再次于白罗斯签订了《新明斯克协议》。协议主要签署方为俄乌及两个新“共和国”,德法和白罗斯为监督方,尔后这个组合又被称为“诺曼第模式”。
尽管在协议生效后,每月死伤人数的确有所降低,可是违反规定的情况却仍时有所闻。当地规模有限的战斗却一直没有停止下来,宛如火药库。俄乌双方都指责对方不履行协议。
2018年俄罗斯攻击乌克兰海军,欧美对俄国祭出制裁。2020年两国再达停火协议,然而一年不到就破裂。2021年3月底,驻顿巴斯的乌克兰军与亲俄份子爆发冲突,俄国随后派军队到此演习,秀肌肉的意味浓厚。乌克兰指控俄罗斯在乌东边境集结大批军事人员,并在克里米亚部署上万士兵。美国指控俄罗斯在乌克兰边界的驻军人数是2014年以来最多。
西方指责俄国屯兵边境准备入侵乌克兰,俄国总统普京则指责乌国屯兵顿巴斯攻击当地民兵,并在当地掀起仇俄情绪,准备进行针对当地俄罗斯族人口的种族大屠杀。俄罗斯认为,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威胁到其国家安全,并希望美国做出正式承诺,阻止北约继续向东扩张。而这场发展成美俄与北约的角力,随时可能把乌克兰推向惨绝人寰的战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