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纽斯23日讯)立陶宛将与台湾互设代表处,北京当局已召回大使。立陶宛媒体报导,有出口商提到,已接不到中国的新订单,有些产业传出中方停止更新、批准进口许可,或抱怨农作物有病虫害,双边贸易技术阻挠的范围多广,值得观察。
台湾中央社周一引述立陶宛媒体报导,除了“中铁集装箱”告知客户中方将暂停8月底及9月一周一班直达立陶宛的铁路货运列车外,立陶宛农林牧产品出口及原物料、零组件进口也面临中方阻碍。
中国10日宣布召回驻立陶宛大使,立陶宛外交部证实大使已离开首都维尔纽斯。除了外交手段,有迹象显示北京已透过多重经贸管道向立陶宛施压。
政府将在维尔纽斯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是台北在欧洲地区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邦交国境内设立以“台湾”为名代表处首例。
虽然驻处英文名称并不直接使用名词Taiwan,立陶宛大学政治暨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事务专家安卓约斯卡斯表示,对北京来说,这已是严重先例,北京不想让下一个例子有任何机会发生。
立陶宛国会友台小组主席马尔德基斯说,北京显然视立陶宛为无权自作主张的“二流国家”,要拿立陶宛开刀,向其他国家杀鸡儆猴。
一名木材出口商告诉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LRT),他的货品约95%出口中国,经营中国市场已15年,目前一年营收约5000万欧元(约2亿4788万令吉)。本来稳定发展的生意却在中国宣布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当天骤变。
他说,中国客户已向他示警,立陶宛企业有可能被政治定调为“不受欢迎者”。他提及,现时已接不到新订单,若情况持续恶化,将考虑绕道波兰出口中国。
立陶宛工业联合会主席杨努列维丘斯称,不同产业已传出中方停止更新、批准进口许可,或对产品提出不见于以往的抱怨,例如来自立陶宛的农作物有病虫害。
根据中央社,“波罗的海通讯社”(BNS)援引立陶宛国家食品暨禽畜管理局(SFVS)局长斯塔斯克维丘斯报导,中方已暂停立陶宛农畜产品进口许可核发程序,双方已进行多年的农畜产品同等性谈判也突然停止,且中方至今未明确说明原因。
斯塔斯克维丘斯也提到,虽然中方尚未明令禁止进口立陶宛产品,但他担忧这迟早会发生。他举例,一个月前就有一家立陶宛啤酒出口商被中国撤销资格,且自今年初以来,与中方的出口许可谈判就越来越困难。
立陶宛国家食品暨禽畜管理局的资料显示,立陶宛去年对中国出口约472吨牛肉、7700吨乳制品、625吨渔业产品;今年以来至8月,前述产品的出口量分别是553吨、3900吨、80吨。
立陶宛官方数据显示,去年立陶宛对中国的出口额为3亿欧元(约15亿令吉),自中国进口总额则超过10亿欧元(约50亿令吉)。立陶宛主要自中国进口各式原物料和零组件。
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今年以来,因立陶宛抵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7+1合作机制、谴责中国对新疆维吾尔族种族灭绝等事件趋于紧张,企业界持续有声音担忧这可能影响双边经贸关系、造成原物料进口成本上涨或难度提高等后果。
从相关人士的公开发言看来,目前立陶宛与中国的贸易僵局主要包括中方持续“不明说、暗著来”。
立陶宛铁路公司(Lietuvos Geležinkeliai)近日告诉中央社记者,隶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的“中铁集装箱”(CRCT)未直接通知立铁货运中断事宜,立铁还是透过客户得知相关消息。
不过,立陶宛业界已传出中方未来几年都不会有直达立陶宛的铁路货运班次。尽管目前有关班次仍正常行驶,业界不排除中方将临时告知断运,让立陶宛措手不及。
立陶宛规模庞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Rokiškio总裁特朗伯斯说,2013年时任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与西藏流亡政府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会晤后,中国即拖延核发立陶宛乳品业者进口许可至少两年。有此前车之鉴,他认为中方“做得出任何事”。
虽然难以预料中方接下来会出什么招,立陶宛银行(LAC)评估,就算对中国的出口完全中断,立陶宛国内生产总值(GDP)所受影响也很有限,至2023年累计不会下降超过0.3个百分点。
另据外媒报导,有立陶宛牛奶加工厂业者提及,他们对中国的出口已停止。同时,不少立陶宛商家担心将失去跨入中国巨大市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