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4日讯)中国驻英使馆周三表示,中方坚决反对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继续炒作“中国台北”代表队参与东京奥运会问题,强烈敦促有关媒体遵循国际共识和职业操守,停止将体育运动政治化,停止干扰东京奥运赛事。
BBC中文网站周一再次报导,“中华台北”代表队因为在东京奥运会的参赛名称问题引起各方关注。
中国驻英使馆发言人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无论少数媒体如何炒作,都改变不了这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亦改变不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共识。
BBC中文在题为《台湾的奥运会名称为何如此众说纷纭》报导中提到,台湾的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表现不俗,吸引国际媒体的注意,也对“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这个特别的参赛名称感到好奇。
同时,台湾选手获胜时,颁奖仪式出现的不是中华民国国旗,播放的亦不是中华民国国歌,而是中华奥委会会旗和中华奥委会会歌。
台湾内部、中国乃至不同国家的官方媒体在本届奥运期间也是各有各自的称谓。相关分析指出,这源于因为台湾独特的国际地位,以及与中国的复杂关系。
美国得克萨斯州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向BBC中文分析,目前为止,这些讨论都仅止“民间”,亦即在媒体的范围以“擦边球”的方式报导台湾。
他认为此议题并未真正进入国际政治范畴,但台湾此次在国际能见度上已经有不小收获,“至少外媒不再如同以往将台湾(Taiwan)与泰国(Thailand)搞混”。
东京奥运开幕式上,官方日本放送协会(NHK)介绍“中华台北”队入场时,主播以“台湾”相称,引发台湾舆论热烈讨论。
NHK的做法也引来中国方面的不满,中共官方《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发文抨击NHK开幕式口播称台湾“显然是故意的”,认为北京应向NHK交涉,“不能对它破坏一个中国的‘随意发挥’听之任之。”然而,胡的文章也没有以奥运会官方名称“中华台北”相称,而是使用了“中国台北”。
媒体上的不同称谓
和胡锡进一样,此次东奥期间,官方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网站及电视解说全数改以“中国台北”称呼台湾选手。2012年伦敦奥运和2016里约奥运,《人民日报》和CCTV都以奥委会官方名称“中华台北”称呼台湾参赛队伍。
在东京奥运开幕仪式之后,《纽约时报》等国际媒体便不再称“中华台北”,而改称台湾选手,同样引发台湾关注。
不过,台湾特殊的参赛名称也意外让国际媒体在处理新闻时遇到了麻烦。譬如,俄罗斯代表队这次以ROC(俄罗斯奥委会)名称参赛,但队名却与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的英文缩写相同,英媒《卫报》网页一度将俄罗斯奥委会队旗误植为中华台北队旗,引起台湾舆论侧目。
再引讨论的“奥运正名”
除了国际媒体和中国媒体上的各种不同称呼引发讨论,台湾各界亦再次辩论是否要使用中华台北或台湾参与国际赛事。
台本土政党时代力量立委王婉谕,在东奥开幕当天便发文说,“听说日本NHK在播报时,是用“台湾(タイワン)”来介绍我们。真心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真正以台湾之名登场!”
但是,台在野党国民党则并不支持。该党主席江启臣表示,拜托政府不要再拿这些意识形态问题制造纷扰,让选手分心。
2018年台湾民间发起公投,决议是否要以“台湾”名义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共有1140万人投票,不同意票577万占54.8%,这一提案遭到否决。
翁履中教授分析,基本上日本及美国都还是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协助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因此,台湾要改名以“台湾”叩关国际赛事,仍需考虑台湾选手的参赛资格会不会受影响,需要务实面对“国际现实”。
“台湾主要先好好栽培选手,给予选手一切的支持,没有他们这次优异表现,台湾能见度不会升高。”
研究运动与政治的香港中文大学讲师杜文哲博士向BBC分析,要求体育与政治脱钩实际上是个迷思。
他认为,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体育本质上就是政治性产物。“体育可以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这些国家将其资源(通常是钜额公共资金)战略性地投入体育发展,以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提升声誉和软实力。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对国内政治议程也非常有用,因为它们有助于培养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爱国主义。”
台湾首次使用“中华台北”参加奥运会,源于1984年洛杉矶奥运,该决定被认为是1979年美台断交以及中美建交的直接后果。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一个中国”,中华民国在国际外交地位开始滑落,国际奥委会随后施压中华民国政府,各方最后妥协同意使用“Chinese Taipei”至今已有40多年。然而,两岸关系时好时坏,北京方面对于台湾在奥运会上的称谓,也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