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日讯)搭乘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升空的中国新一代载人太空船试验船,正按计划在轨正常飞行,预计周五返回东风著陆场。据报,新太空船试验船返回舱搭载的“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系统”,已自主完成“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件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打印。
香港《文汇报》报导,该报记者是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上述太空3D打印实验。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目前航天器的主要材料,为未来太空站长期在轨运行、发展太空超大型结构在轨制造奠定了基础。据了解,此次实验是中国首次“3D打印”,也是全球首次进行“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实验。
太空3D打印机,是中国新一代载人太空船试验船(以下简称试验船)的首批“乘客”。在这一实验中,太空3D打印机采用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一次性打印出两个样件,分别是代表航天器轻量化结构的蜂窝结构,以及航天科技集团的CASC标志。与地面相比,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的太空3D打印,对材料成形和打印的精度控制都要更大。
中国首次太空3D打印采用的材料不同寻常。据介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当前国内外航天器的主要材料,重量轻、强度高,耐高低温能力强,是未来太空3D打印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开展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技术研究,对于未来太空站长期在轨运行、发展太空超大型结构在轨制造,具有重要意义。专家表示,太空站在运行过程中,若有应急的零部件制造需求,靠地面发射太空船运输可能来不及,3D打印具备了在太空站造东西的能力,就能实现按需制造。
此外,若具备了这种制造能力,就有望在太空站上展开大型结构的制造,支持太空站在轨扩建,这也为远期发展超大型结构在轨构建技术,进行技术储备和先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