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日讯)中国先前的“中国制造2025”曾是最高产业政策,涵盖半导体、机器人、人工智能(AI)、航太、电动车和制药等产业升级,但随著中美贸易战开打,中国当局也渐渐淡化这个政策,近期甚至绝口不提。但“中国制造2025”政策起草人之一的顾强披露,中国制造业有远比贸易战还要严重的内部问题。
香港《南华早报》报导,曾是中国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的顾强,近期在北京智库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的一项活动中表示,中国的劳动、融资成本急剧上升,才是制造业停滞、出走的主因,贸易战只是催化剂。
他说:“曾经有企业家对我说,‘当局想推动中国制造2025,然而多数中企不会活到2025年。’我听了吓一大跳,但的确有这种情况发生。中国的制造业在哪呢?我很疑惑。”
此外,中国制造业的另一个问题是难以跨越品质门槛,当局祭出减税和其他帮助措施也无济于事。顾强说:“陕西秦川机械发展已经是全球第3大的机床生产商,我曾经访问他们的老板,什么时候可以当上全球最大?老板回我‘一辈子都无法’,因为产品就是没那个品质等级。”
但顾强也帮“中国制造2025”平反,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忧虑太过夸大,因为该文件内容没有拟出高层级的政策。他认为,名称才是备受瞩目的原因,其他起草人认为应取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策略”,但当时的副总理马凯选定“中国制造2025”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