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2日讯)英国国会下议院当地时间周一进行第2轮指示性投票,虽仍没有任何选项取得多数支持,但表决前辩论环节碰上环保人士半裸抗议的小插曲,让气氛稍微轻松,也捕捉到许多议员尴尬、震惊的有趣表情。
台湾中央社报导,二楼旁听席闯入12名气候变迁议题的抗议者,男女皆赤裸上身、涂写SOS等抗议文字,站在看台上唱歌、呼口号抗议。
抗议人士的行动虽然相对和平,但由于有些人把手涂上胶水,黏在看台前的透明玻璃上,警方花了20分钟才把他们全部驱逐至场外,有些人是被抬走。这也代表,在这20分钟内继续辩论的议员,头顶上方有些半裸的人吸引著他们的视线。
英国《卫报》报导,摄影机捕捉到有些议员表情相当震惊,视线忍不住瞟向抗议人士,也有议员也忍不住拿这个荒谬情景开玩笑。
抗议人士闯入时,工党议员凯尔正在替把脱欧协议交付公投的提案拉票。他难掩笑意地说:“我建议大家看这边,呃,不要看另一边。”
保守党议员格林宁随后恭喜凯尔,因为他的论点变得非常“充实(flesh out)”。拿flesh(也有肉体之意)这个字开双关语玩笑。
议员博勒斯则是恭喜凯尔顺利在干扰下完成发言,他也开玩笑称,有些保守党议员同僚平时都会出席,今天却没到场,包括“一名知名的裸体主义者”。他指的是国会知名的自然主义者、私下喜欢“自由奔放”的议员詹金。
警方事后以有害风化罪逮补12人,而示威组织“Extinction Rebellion”发布声明表示,气候变迁的问题被政府与媒体大大忽视,他们的举动是为了把注意力从脱欧转移至气候变迁危机。
更多新闻:
【英国脱欧乱局】“指示性投票”再无成果
似曾相识的情节再次上演,英国国会1日晚间针对脱欧前景进行第2轮指示性投票,结果和上周一样,没有任何选项取得多数支持,议员的心思依旧摇摆不定。
据《中央社》报导,英国国会3月25日通过修正案,由国会夺下对于脱欧进程的主导权,进行“指示性投票”(indicative votes)。虽然指示性投票没有法律效力,但可以让英国首相特丽莎梅(Theresa May)作为行动参考。不过,3月27日的第一次投票,8个选项都没有过半数,结果白忙一场。
国会1日晚间举行第2轮指示性投票。下议院议长贝尔考(John Bercow)这次缩小范围,仅挑出4个选项,包括保守党议员的关税同盟与共同市场2.0等“软脱欧”选项、工党的脱欧协议交付公投,以及把脱欧选择权交由国会,决定是否撤回里斯本协议第50条。
表决结果出炉,关税同盟以276票反对、273票支持,仅3票之差可惜落败。共同市场2.0则是以282票反对、261票支持落败。脱欧协议交付公投的选项有280票支持,票数最高,不过有292票反对。脱欧选择权交由国会的提案则是191票支持、292票反对。
提出共同市场2.0提案的保守党议员博尔斯(Nick Boles)在表决后表示,他努力找出妥协方案,试图带领这个国家退出欧盟,同时保持经济优势,但他必须承认失败,因为“我的政党拒绝妥协”,他对此深感遗憾,无法继续代表这个政党。
特丽莎梅的脱欧协议3度遭到国会否决后,即使她事前以辞职“利诱”议员,仍然逃不过失败结果,她必须在4月12日之前告知欧盟下一步,决定是要干脆无协议脱欧,或是寻求再延长脱欧期限。
更多新闻:
2019年3月30日
【英国脱欧乱局】英媒讽“拖欧”:比仓鼠一生还长
(伦敦30日讯)从英国公投决定脱欧至今超过1000天,3月29日脱欧日已过,但英国仍然留在欧盟,脱欧变成歹戏拖棚的“拖欧”。英媒讽刺,在这1000多天里,仓鼠甚至已经过完它的一生。
仓鼠平均寿命大约是3年,约莫1100天。报导说:“想想看,有多少仓鼠甚至在死前都不知道脱欧的结果。”
英国在2016年6月23日公投脱欧,到了2019年3月29日刚好是1009天,但脱欧仍旧没有达成,而是在本该脱欧的日子,第3度否决了英国首相特丽莎梅的脱欧协议。
英国广播公司(BBC)讽刺地列出了几起事件,表示要完成这些事情,花费时间甚至比脱欧要短。
第一件事情是打造铁达尼号。铁达尼号于1909年在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造船厂建造,是当年最大的客运船,花费约26个月打造完成,大约是790天,于1912年首航时撞到冰山而沉没。
第2件事情是前往火星。火星距离地球的最短距离约5600万公里,从地球到火星的单程时间只要300多天。
最后一件事情是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打造这座令人骄傲、宏伟的国家象征建筑物需要多久时间?答案是大约2年(700多天)。
亲保守党报章吁下台
另外,近代立场亲保守党的《每日电讯报发》在社论中指出,特丽莎梅在得到欧盟同意延期脱欧后,应马上下台。
社论称:“她必须看到……或被告知……当她与欧盟开会就延长脱欧谈判时,这条路(特丽莎梅的仕途)也来到尽头。为了脱欧、她的政党以及民主,她此后一定要辞职。”
支持脱欧的《每日邮报》也在头版形容,国会否决特丽莎梅的计算是背叛脱欧。至于全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太阳报》,早已于周一在头版呼吁特丽莎梅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