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伦敦25日讯)中国5年前展开的“一带一路”倡议,遍及123个国家,但因大兴土木恐有破坏生态之虞。中国科学院联同英国科学家联合进行研究,发现多地有出现入侵物种的高风险,遍及各洲。
有关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学者李义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布莱克本等人领导,报告周四于《当代生物学》期刊刊载。他们建立一个与“一带一路”新路线的模型,并根据贸易价值观、气候及生态,预测816个物种最可能的去向。
结果显示,14个高风险的地点可能出现入侵物种,遍及印尼、越南、菲律宾,以至地中海、智利南部、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国家。
李义明指出,当局集中关注农业上的虫害和疾病问题。他们关心这个跨越欧亚、第六大的经济走廊,因为交通流量高,很可能会引入外来物种,而当地环境又适合这些物种生存,继而影响生态。
更多新闻:
全球暖化 60%咖啡品种恐绝迹
(巴黎17日讯)最新公布的研究警告,在气候变迁、疾病和滥砍森林三重夹击下,3/5野生咖啡恐将绝种,往后想喝咖啡,可能不再像现在这么容易了。有关研究刊登在《科学先端》期刊。
外电报导,全球每天要喝掉20多亿杯咖啡,但产值高达数以十亿计美元的咖啡业,却仅仰赖种植在少数产区的野生种咖啡,来维持商业品种的多样性,适应不断变化的病虫害威胁。
英国皇家植物园科学家透过最新电脑模型和实地研究,预测124个濒危咖啡品种能否挺过持续暖化与生态系统破坏威胁。
目前约75个咖啡品种有灭绝风险,13种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阿拉比卡咖啡等40种濒危(Endangered),另有22种易危(Vulnerable)。
皇家植物园咖啡研究长戴维斯说:“整体而言,所有咖啡的灭绝风险都非常高,将近60%,高于一般植物的灭绝风险。”
目前全球咖啡生产只仰赖两个品种: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Robusta)。
以酸味和风味备受喜爱的阿拉比卡咖啡销售约占全球60%,但仅生长在埃塞尔比亚和南苏丹两个国家。
皇家植物园团队评估埃塞俄比亚40多年间的气候数据,衡量森林滥砍与气温升高破坏咖啡产地的速度。
保护区遭滥砍
他们发现,近1/3野生阿拉比卡豆不种在保护区。
执笔研究的戴维斯说:“事实上,也有很多保护区遭受森林砍伐与入侵威胁,所以种在保护区不见得就代表安全。”
往后咖啡客比较难来上一杯,更别说少了咖啡会让人昏昏欲睡,但除此之外,研究团队更担心咖啡农的生计。许多咖啡农已因气候变迁导致咖啡减产,而被迫另觅他处种植。
森林论坛环境、气候变迁及咖啡资深研究员戈尔表示:“埃塞俄比亚是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故乡。”
“阿拉比卡咖啡豆对埃塞俄比亚以及全世界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了解阿拉比卡咖啡豆面临的生存风险。”
戴维斯表示,批发商必须确定农人拿到公平的价格,才能保证农人往后会以更好的农法种植且保留多样品种。
团队也表示,政府则须透过保护林地与造林,来改善咖啡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