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19日讯)经过3年多的磋商,东盟与中国昨天完成了“南海行为准则”的框架,然而,框架文本没有明定准则将来谈成后是否具法律约束力。
《中新社》报导,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与东盟10国外交部高官出席了会议。各方就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下称“宣言”)、加强海上务实合作以及“南海行为准则”(下称“准则”)磋商等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探讨,取得了积极成果。各方重申了全面、有效落实“宣言”的重要性,表示将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争议,坚持通过地区规则框架管控分歧,深化海上务实合作,推进“准则”磋商,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刘振民强调,中国与有关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有分歧,但更重要的是在南海有共同利益,有责任共同维护好南海和平稳定和南海航行自由,有责任加强合作,推动南海为各国带来实实在在利益。
“通过制定规则、建立机制来维护南海稳定,推动南海合作,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我们不希望战争,也不希望南海出现动乱。”
框架8月提交
下一步,框架将提交到8月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中国外长系列会议。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导,媒体间流传的框架文本显示,各方要把准则打造成“以规则为依据的框架”,引导各方在南海的行为,促进海上合作并为和平解决纠纷营造有利环境。和宣言一样,准则将不是解决领土纠纷或划定海洋界线的工具。
框架勾勒出准则应有的内容的范围,包括应有监督落实准则情况的机制。据《联合早报》了解,越南原本希望准则也有处理分歧的机制,但受到中国反对。
亚细安与中国在15年前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但由于这份文件没有实质的法律约束力,因此屡屡出现个别国家不按宣言条款解决争议和避免激化矛盾的情况。各方都希望制定比宣言更有力的“南海行为准则”,而赋予准则法律约束力是使其不沦为白纸的方式之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对《联合早报》说,东盟国家对于准则具法律约束力的愿望比较强,因为它们与中国力量悬殊,希望借此规范、限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