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2日讯)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人行)周二把人民币大幅贬值,解释为中间价与现货价有偏离、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较强,阻碍出口,以及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三大原因,但更重要的考量似乎是回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批评人民币中间价的报告。
据香港媒体报导,IMF上周就特别提款权(SDR)的评估报告,指出人民币中间价并不是SDR计算时一个合适的参考汇率,而中间价与每日成交现货价的差距反映中间价并没有基于实际的贸易情况。报告出炉后,人行立即采取“完善中间价报价”的行动,时间点难免惹人联想。
所谓的中间价,指的是人行辖下外汇交易中心每天收取市场庄家人民币兑外币开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报中间价,被视为中央操纵的“意向价”。
瑞银报告便认为,人行有意提高人民币中间价市场化程度,为人民币被纳入SDR增添筹码;汇丰报告也指出,完善中间价报价的一个重要考量,是透过加快汇率改革去增加人民币被纳入SDR的机会,此外,完善中间价报价亦与资本帐开放相辅相成,与市场化的主旋律没有违背。
然而,人行虽然看似在促进外贸及稳定汇率的选择上向前者倾斜,加上刚公布的7月出口大跌8.9%,因此让市场主导人民币汇率,令实际有效汇率更贴近市场去刺激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和对抗通缩压力无可厚非;惟
一旦过度贬值,可能会削弱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努力,促使更多资金外流,所以关键是人行有多大程度允许市场力量发挥引导汇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