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24日讯)美国太空总署(NASA)能发现地球“表哥”──“开普勒—452b”(前译:克卜勒-452b)行星,全靠开普勒(Kepler)太空望远镜。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由NASA设计,负责探索“附近”星体,希望找到像地球般的行星。
开普勒望远镜以16世纪德国天体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命名,在2009年3月6日昇空,在距离地球约一亿公里外,以75天左右环行太阳一周,同时藉著0.95公尺直径的精密亮光感应器“光度计”(photometer),针对天鹅座(Cygnus)和天琴座(Lyra)之间约15万颗恒星,通过星光观测以确定银河系中的地球型行星(Telluric planet)——体积在地球与海王星之间,由岩石构成,拥有跟地球差不多的表面温度和水源,兼且围绕恒星公转的宜居星体。
开普勒原定运行4年,惟类日恒星(指质量与太阳接近的恒星)亮度未如期稳定,增添探寻类地行星的难度,故NASA于2012年决定延长开普勒的运行时间到2016年结束。
2013年5月开普勒曾因4个用于固定方向的反作用轮(陀螺仪)中有两个故障而无法维修,险令任务腰斩;但NASA提出K2折中方案,利用太阳光子产生的压力,让失去两个反作用轮的开普勒在一年后恢复平衡,继续稳定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