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6日讯)在中国山东省五台县有一座享有“中国第一国宝”美誉的佛光寺。出生于唐代(公元857年)的它,在十多年前开始靠拐杖过日子。
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正殿)在1937年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发现,是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1950年前后,东大殿东北角就开始沉陷,近十多年情况更为严重。木构件劈裂、变形、扭曲,仅靠简易的木架子支撑著。佛光寺外围的数座唐代、金代、明清高僧墓塔也因为年久失修、被盗,外观千疮百孔。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董养忠告诉新华社记者,以山西的技术力量,修缮佛光寺不成问题。只是佛光寺东大殿非常珍贵,各个部门都很谨慎,希望以最小的干预把病害处理掉。
曾主持过永乐宫迁建、五台山南禅寺大殿落架大修、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大修等工程的80多岁的古建筑专家柴泽俊认为,东北角不能一直靠支架支撑著,必须得解决沉陷这件事。他说,东北角有漏雨、劈裂现象,构件残损程度会加重,损坏的木构件也会越来越增多。年久不修的话,本来能再利用的构件将来就报废了。
山西是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木结构建筑上起魏晋,下至民国,品类齐全,有中国“木建筑宝库”美誉。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顶峰之作,山西元代及以前早期建筑约占全国同期建筑存量的80%。
除了集建筑、雕塑、壁画、墨书题记“四绝”于一身的佛光寺,五台县还有一座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建于公元782年的南禅寺正殿。南禅寺整体建筑风格庄重朴实,殿中有17尊唐代佛像。经历了数场地震、1200多年的时间打磨,南禅寺的建筑规格、结构及塑像神韵依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