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6日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一在记者会的发言,偏重财经议题,虽然凸显李克强的财经专业,但也不免让外界产生,李克强会不会只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财经幕僚长”的联想。
李克强在担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时,用来衡量经济状况的耗电量、铁路货运量、银行放款额等3项指标,更被外媒称为“李克强指数”,建立他在中国内外为人熟悉的财经专业形象。
挟著这样的专业形象,加上同为“团派”背景的中共前总书记胡锦涛拔擢,李克强成为中共第5代领导人中的二号人物,可说专业及背景兼具,按理也应是中共领导权力的充分分享者。
不过,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2年来,一直谣传他权力旁落的消息。
去年,甚至传出他健康不佳,总理可能只会担任1届5年的消息,引人揣测。
2年来,上海自贸区、简政放权等政策,都是李克强的代表作。但上海自贸区成立至今1年半的成效,还处于见仁见智的阶段。
至于简政放权,在今年的中国全国“两会”上,更遭地方官员质疑。
兼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云南省楚雄州长李红民就说,简政放权后,州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反而增加,“下放的多,取消的少”,让基层“不堪重负”。且简政放权存在2个问题:一是法规修订落后,各地作法不统一;二是审批事项下放,基层缺乏专业人才接管。
这样的质疑见诸中国官媒,且未见删节,又让外界对李克强的处境,产生联想。
一场总理记者会,有半数问题属于财经领域,也许是刻意操作,用来凸显李克强的财经专业、强化中共党内“专业分工”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