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5日讯)法国巴黎近郊尚普朗镇(Champlan)一个罗姆人(吉普赛人)家庭,在圣诞节期间痛失两个半月大的女儿,镇长以纳税人优先为由,拒女婴在公墓下葬,引起公愤。法国人权监察专员杜彭对事件表示震惊,称或采取法律行动对付歧视。这事件也挑起近年在法国热议的罗姆人遣返东欧的课题。
其实,对罗姆人存在偏见的不仅法国,而是整个欧洲。
拒女婴在公墓下葬的镇长勒克莱尔周日为自己辩解,称自己的的言论被报章断章取义,他还对事件闹大表示遗憾,声言自己会向女婴家人致哀。
《巴黎人报》引述莱克莱尔指,公墓只馀下数块墓地,在“当地纳税人优先使用下”,拒绝安排女婴下葬。
距离尚普朗镇数公里的维苏镇(Wissous),镇长特兰基耶得悉事件,以人道理由安排弗朗西丝卡在该地下葬。他说:“母亲怀胎9个月产下女儿,但两个半月后就失去她,没有事情比这事更悲痛”。
女婴弗朗西丝卡在上个月26日入院,但不久就死于婴儿猝死症。她的父母居于法国8年,其馀两名孩子都在尚普朗上学,惟他们生活困苦,与大部份罗姆人家庭一样,他们住在设备简陋的流动帐篷内,没有自来水和电力供应。
罗姆人成政治议题
遣返来自东欧的罗姆人近年在法国成为热门政治议题,法国约有40万罗姆人合法居住,另有约两万人自1990年代起由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涌入。后者多聚居于临时村落,没有或只有少量基本便利设施,像尚普朗的罗姆人便住在两块没有水电供应的营地。
他们往往被视为乞丐或小偷,不受本地人欢迎,且未能按欧盟及法国规定在限期内获得长期居留证,成为非法居民。
去年9月,法国时任内政部长瓦尔斯(如今成为总理)称,罗姆人“生活方式与我们大不相同”,“其命运是返回罗马尼亚或保加利亚”。
基因研究显示,欧洲的罗姆人源于印度北部,约1500年前逃避阿拉伯帝国扩张至当地带来的战乱和饥荒,到巴尔干半岛栖身。他们多数在印度本属贱民阶级,后来在欧洲繁衍的过程中亦融入欧洲血统,故与祖先已有不少差异。
欧洲人最初以为他们来自埃及,其另一英语名字“吉卜赛”(Gypsies)很可能是源自埃及人(Egyptians)的误称。
罗姆人到处流浪,以卖唱、骑马和占卜维生,几百年来在欧洲社会备受歧视,二战期间更与犹太人一样惨遭屠杀。罗姆人的社会地位直至现在依然没有太大改善,在欧洲国家往往沦为乞丐和妓女,经常成为歧视和政府打压对象。
罗姆人在原居地也受歧视
对罗姆人存在偏见,绝不止于法国,而是整个欧洲的普遍情?。瑞典南部舍布(Sjobo)一名34岁男子,去年8月从儿子幼儿园偷走一部平板电脑,将其交予一名吉卜赛女乞丐,随即报警诬指对方在超市外行乞期间,从车辆盗取该部平板电脑。幸得一名女警察觉有异,查出是男子栽赃,检控官形容这形同仇恨罪,最终男子被判入狱4个月。
上述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近年不少欧盟穷国的乞丐涌到瑞典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令这些国家的排外情绪升温,当中以向来备来欧洲社会歧视的罗姆人最受关注。
罗姆人不一定是为了脱贫而离开,他们在传统定居的中欧和东欧同样受歧视,罗马尼亚极右组织前年曾呼吁为罗姆人妇女绝育,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同年亦有反罗姆人示威。
人权组织指,这一问题在匈牙利尤为严峻,“他们不能找工作,孩子不能受教育”,一名执政右翼政党创办人甚至宣称:“他们这些动物不应存在,需要以任何可行手段解决!”
不过,世界银行上月一篇专题文章指出,欧洲应积极将罗姆人融入经济。该文称,罗姆人的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平均年龄比区内国家低一大截,却面对严峻失业问题,而根据研究,在中欧和东欧国家,投资于让罗姆人获平等机会融入就业市场的项目,可望收到极大经济和财政回报,他们的贡献亦有助减轻欧洲各国人口老化带来的退休金、医保等飙升政府开支。
世界银行全球灭穷项目经济学家桑切斯帕拉莫说:“令被边缘化的罗姆人得到更多机会,不只是人权急务,亦有益于各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