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关怀工作室常年推行的“班级读书会漂书计划”,不只为小学生提供免费阅书机会,也传递共读概念,将一本书的使用限度发挥至最大。该工作室在近年通过众筹平台,筹资添购更多新书,同时也将共读概念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这是一个可行有效的计划。
社区关怀工作室活动主任张绪庄指出,一开始他与妻子是以自由业的方式推动社会教育,并于2009年正式成立工作室,举办第一项活动。
“后来工作室的业务变多了,我们的工作团队也开始壮大起来,需要一套更大的系统运作。”
他说,原本并没想过进行众筹,为了重新思考工作室现有的模式,而决定参与众筹平台Mystartr举办的“圆梦工场创业大赛”。
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提供商业模式培训,非常符合现代化操作,可以让该团队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再学习的机会。
由于参赛的第一步是进行众筹,张绪庄表示,他们以该工作室推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漂书计划”,作为这次的众筹计划,希望借助群众的力量,一人漂出一本书。
“在现有的学校体制下,因资源少,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并不容易,若要全班同学共读一本书,是一件高难度的事。”
他指出,图书馆的流通性不高,多年来也有不少人办过班级读书会,但很难长期走下去,他们决定发动“班级读书会漂书计划”,出钱准备一套书,借给参与这项计划的老师,让班上的学生阅读。
“我们做了2年后,决定通过众筹计划,筹募多一点钱添购新书,同时也把该概念推广出去,以身示范,证明这是可行的。”
他解释,支持者只需出资20令吉,一人一本书就可“漂书”给有需要的人。
他说,该工作室仅用了3天时间就已突破参赛门槛8000令吉,获得174人支持,总共筹获1万9680令吉。
他表示,众筹是一个催化过程,有者支持这项计划,有者则是支持该团队参与比赛,一切都是出自给予他们的肯定。
他透露,很多人主动支持他们,支持者包括该工作室的书友、陌生人及身边的亲友们。
“众筹所投的并不是资金,而是投人家对你的期待,参与度多高就获得多少回报。”
他说,支持者的所得是回馈社会。凡资助5本或10本漂书的人士,可获赠该工作室未来举办的待用门票。
2次众筹 反应热烈
社区关怀工作室于2017年8月参与首次众筹,成功添购8套共320本新书,接著在2018年杪再次进行众筹,同样获得热烈回响。
张绪庄说,第二次众筹也是透过参赛方式进行,有了上一次的经验,筹备过程相当顺利,延续之前的概念,做出一份完整的报告。
“我们把漂书概念延伸至东马,将4套书保留在东马境内‘漂’。”
经过2次众筹,该工作室共有64套书,每套40本,以儿童文学为主,其中16套将保留给社区,其余的将在全国各地进行班级读书会漂书,由一名老师负责一个班级。
张绪庄解释,参与“班级读书会漂书计划”的老师,可免费获得一套书(40本),让班上的学生完成阅读后,必须承担邮费,寄给下一个老师。
“有意参与的老师,每年头可开始报名申请,我们会安排漂书顺序。”
他坦言,书是有寿命的物品,尤其是经过多次翻阅后,时间久了就会折损。
他举例,一套书一年进行4次漂书,之后将会寄回该工作室。去年杪他们收回的书虽然已折损,但不影响阅读。
他认为,只要传递过程良好,学生在阅读时好好保护书,一本漂书大约有5至6年寿命,其实已发挥书的价值。
“如果书不见了,就必须补钱买回一本新的。”
他表示,去年受新冠肺炎影响,学生无法回校上课,漂书计划被打乱脚步,只能进行2次漂书,希望今年可进行3次。
他说,工作室在疫情期间的资金运作较吃力,暂时不敢推出新计划,即使筹到新书也未必能阅读。等疫情好转后,或许还会再次进行众筹。
卖书增收入 形成正向循环
张绪庄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集,在共同成长下将建立社区文化,形成更好的环境。
他说,工作室起初只是举办小活动,透过学习形态的活动,让参与者达致共学的目标。后来,他们发现阅读离不开共学,也就是目前所推动的共学阅读(共读)。
他表示,工作室除了办活动,也会卖书增加收入,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让更多人参与共学。
【社会关怀工作室】
创立年份:2009
创客:张绪庄(42岁)是一名全职社区教育工作者,目前任职社区关怀工作室活动主任,策划推动600多场亲子、绘本阅读、性教育、青少年成长、生命教育讲座会及社区关怀活动。
经营模式:专注于经营支援社区、组织共学及推广阅读的工作。其次则是卖书及办活动,作为工作室的部分收入。
创投资金:1万2000令吉(2017年)、1万3000令吉(2018年)
公司规模:一间实体书店,10名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