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6日讯)熟知八度空间华语新闻主播叶剑锋的人都知道,虽然在吉隆坡工作,可是每一天,无论工作到多晚,他都仍然会开车回到芙蓉老家,风雨不改。中学举家从马六甲搬到芙蓉的他,在这片土地扎根三十多年,他笑说:“每天开车来回,高速两旁都一直在发展,从空荡荡的空地、树林,慢慢变成商业区、住宅区,说起来,我也算是一个岁月的见证人。”即使身边的景物在变,但叶剑锋说,“可是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还有人情味。”
“目之所及,皆是所爱”,用这句话形容叶剑锋带著记者,在花城市中心走透透不以为过。一上到车子,叶剑锋就指著老街介绍:“这里就是最旺的市区,小时候爸妈都会带我们在这里买东西。”
经过火车站,他忍不住兴奋说:“以前我还没开车,都在火车站搭火车去吉隆坡上班,每天来回,火车的班次不多,是蛮痛苦的,后来转去富都车站搭巴士,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挤上巴士,客满就开车…… ”然后他指著一片类似停车场的三角型的空地说:“这里叫三角地,以前有很多小贩档口,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营业的,很热闹。”
虽然叶剑锋一直说,近年,平日回到芙蓉时都比较喜欢待在家休息,很少在外走动,不熟悉一些新的商店、街道的变化,但看著他兴奋地指著以前的地标说以前走过的街上,还是感受到他满满的回忆。
叶剑锋带我们“落脚”的第一站,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芙蓉大巴刹,从下车走到巴刹里,途人认出他都很亲切打招呼,他谦虚地说:“都是老街坊,看著我长大、变老。”而他走到鱿鱼米粉档口前面,一一介绍熟悉的档口:“其实芙蓉巴刹在2017年经历过一场大火灾,让许多商贩、摊主顿失生计,那场大火是我们芙蓉人心中的痛。后来巴刹重建,重新安顿过所有摊位,楼下就是卖菜卖肉的,二楼就是熟食档口和其他的店面。”
他说,芙蓉巴刹堆砌著是他和家人的记忆:“爸妈都会带我们来这里吃喝、买菜,我长大后要载弟弟放学,也会来这里吃午餐,姐姐到现在还经常来这里打包。”芙蓉大巴刹有“四大天王”,就是牛腩粉、濑粉、客家面和鱿鱼米粉:“其实好吃的小吃还有很多,现在这里成了不少游客必吃美食的打卡地,也是游子回到芙蓉时一定会回来寻味的地方,是一种故乡的味道。”
在经过有印度街之称的严端路,叶剑锋随性带我们到一个老字号的店铺吃煎蕊:“那时候从马六甲搬来芙蓉,最想念的就是煎蕊,这里是我第一家发现的煎蕊店,而且超好吃、超解暑。”眼看店里三大种族的食客都有,完全体现到这家老字号的魅力:“这里以前有很多小贩档口,小时候家里环境普通,一听到可以出来吃,就非常兴奋,现在长大了,反而不喜欢在外吃,挂念的是家里的味道。”
随著叶剑锋的脚步,我们走到芙蓉近年兴起的打卡点—艺术巷(Lorong Seni),他说原本这都是店铺的后巷,经过市政厅的美化计划,画满了各种有代表性的壁画:“有芙蓉出身的大人物、一些则是老店代表性的标志。”他说有一家嘛嘛档以及卖甘蔗水档口的老板,更被壁画“还原”在墙上,成了芙蓉的另一道风景。
叶剑锋说,当年从古城搬来花城,最大的文化撞击就是语言:“我在马六甲都说华语,芙蓉人日常语言是广东话、客家话,一时之间不懂这样去沟通,可是我们人总是随著环境去改变。”那时候他进的国中是用英语为媒介语,也是他努力克服的一个小难题:“为了学习,只能很努力去学习,也因为这样为语文打下很好的基础。”而中学时期的他,是个学会活跃分子,经常参加活动:“认识了很多校内、校外的朋友,参加活动的日子是我成长难觅磨灭的经验,直到现在大家还是很好的朋友,仍然会聚会、见面。”
认识叶剑锋的人都知道,他是每天往返吉隆坡和芙蓉上下班,很多人都劝他“为何不在吉隆坡买一个房子?”叶剑锋都仍坚决不要:“我是一个很黏家的人,连填志愿大学,都要选离芙蓉最靠近的国大(UKM);出来工作以后,依然坚持每天来回,因为爸妈都在这里,即使现在爸妈都不在了,这个习惯依然没变。”
他指,这些年每天往返吉隆坡、芙蓉,都在高速上见证著改变:“从空空的地段,有了住宅区、商业区,这也是全民努力发展的成果,我也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也算是一个岁月的见证人。”虽然城市发展在所难免,问到芙蓉有什么在他心中至今不变,叶剑锋回答:“刚才你看到街上老店屋的招牌,那些看著我长大的老街坊,好像甘蔗水的Auntie、老花眼镜档口的伯伯,我不觉得这些是会赚大钱,可是他们还是继而不舍守护著他们的生意,变得可能是建筑、道路设施,但他们的不变,是芙蓉最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