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耀祖于2010年参加《Astro新秀大赛》获第四名后入行至今,除了是歌手之外,还尝试过演戏,更是一位主持人。能唱、能跳、能演、能“说”的他在2016年开始经营个人频道,偶尔分享些翻唱和跳舞的影片,但当时做得较为“佛系”。直到他与女友蔡侒廷在同一年结婚并陆续迎来了3个孩子后,才把频道的名字改为“Chang Family”,内容也转型为记录家庭生活的Vlog(影片日志)。在这件事上,曾耀祖坦承当然也想红,但却不会追求爆红,并透露了对本地年仅18岁的YouTuber刘铠翔(Bryson Lew)的欣赏。
风格上的定型,让他们收获了较为稳定的观众群,截至目前获得约14万5000千的订阅人数。当谈及会否期望能一夜爆红时,曾耀祖先是不讳言道:“我当然是希望爆红。”但随后他话锋一转,“但当你真的是隔一天爆红了,你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我觉得必须要想得长远一点。”
他表示,有些人因一种类型的影片走红后,会需要不断地重复同样的题材来巩固受众,但他还是希望能继续尝试更多的内容,经营上也要有长期的计划,“所以我自己本身不追求爆红,我希望可以红,可是我不追求爆红。因为爆红这个东西,带来的压力太大了,然而你需要马上去做的事情太多了。”
从传统艺人转向自媒体,曾耀祖认为,双方的同样都是向大众“卖东西”,接著以地道传统的杂货店和百货中心作比喻,“传统艺人可能偏向传统的杂货店,你能猜得到它是卖什么的;百货中心的话它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东西。”两者皆有各自的受众群,而他把自己定位成“负责送货的人”,将“货物”送到两边,“多了一个选择,也让更多人从不同的管道去认识我。”
但曾耀祖也指,“我觉得肯定会是自媒体来得比较好一点。传统艺人,除非你是很有资金,能自己投资自己。要不然的话,大部分的传统艺人,其实都算是‘打工仔’。”
这种情况下,艺人的举动难免会受限,“尤其是当你想要发表一些言论的时候,会顾虑更多。公司会考虑到,你讲的这句话跟你的人设有出入,或是可能造成怎样的后续,考虑得很多。”曾耀祖续指,虽然经营自媒体时也需顾及到形象,但相对而言还是拥有更大的言论自由度。
若从利益和商业的层面来看,曾耀祖则谓,虽然双方正在慢慢重叠,但就目前来看,传统艺人还是会较为“吃香”。他提出自己的观察,指虽说很多业配现在都找自媒体,但若是是选择代言人,大部分的品牌还是会倾向传统艺人,因因他们的形象与名气都来得更有说服力。他表示,“这是自媒体必须要克服的问题,需要时间。但也不是说整个大马没有人,比如陈培永,他可能就不需要面对这个问题,所以需要让大家去更认同你。”
谈到身份认同感,“网红”一词近来给大众较为负面的印象,让有些人会抗拒被贴上这个标签。曾耀祖谓,自己很少遇到别人用“网红”来称呼他,但也并不会特别反感,“还是要看你怎样去定义那个词。”
对于“网红”一词的污名化,曾耀祖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会觉得,创作者有创作者的责任,可是观众,包括我也是观众,我们其实也是有一定的责任。”
他举例说明,“当你今天看到一个不好的东西的时候,你会用多少的精力去放大那件不好的东西?但你今天有没有用同样、或是更大的力度去放大你今天看到好的东西。”他指如果大家都能给予用心做内容的创作者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就能达到平衡,让“网红”转变一个赞美的词汇。
不过,对于自己这几年在自媒体上的经营,曾耀祖在满分十分中只打出了三分,“不是说谦虚或是假,只是觉得我真的花太少的时间在经营YouTube上面。”在影片的内容构思上,他也自认设置了太多的枷锁和约束。
在这方面,他就十分欣赏Bryson会花很长时间把作品做得最完美,并大夸他,“是很少数不受马来西亚的那个大方向约束的一个YouTuber,然后又能做出很好的品质,流量也很好。这是很难、很难可以做到的事。”更指如果要鼓励自己的小孩当网络创作者,会希望是以Bryson为学习的对象。
曾耀祖接著补充,并不会强求小孩成为YouTuber,反而希望他们能先学习不同的技能,“因为不管是做主持人或是网络创作者都好,一定要是本身的生活或内在很丰富,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有趣。”所以更倾向先鼓励孩子先去发掘自己的“小天地”,“当足够丰富了,之后想做YouTuber或是网络创作者,它无时无刻都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