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戏剧的台湾艺人林昕阳睽违3年再发片,这趟的歌手梦因有父母的资助,让他大呼终于可以做自己!不过,却因为道出有靠父母金援1500万台币(约181万令吉),结果却被媒体拱成是“海产小开”,即使深谙娱乐圈的潜规则,但他坦承对这种硬要炒作的风气十分介意,并称:“希望大家看到我做专辑的诚意,不要模糊焦点。”
林昕阳坦承个性直爽,说话都十分直接,所以当媒体为他冠上“澎湖王”、“海产小开”(他家在澎湖经营海产加工业)等名号,让他煞是苦恼。他承认:“那时候很不舒服,觉得失去了焦点,我推出音乐作品,跟我家里有没有钱,有什么关系?这算是什么?”
出道4年的林昕阳,从歌手转战戏剧当演员,然后再回归当歌手,即使深谙娱乐圈有炒作等于有新闻的道理,可是他却自认“炒作”,是他最不擅长的东西:“1500万台币金援成焦点、富二代形象,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经过那些事,我更清楚知道,要表达出自己想要和不要,如果真的为了曝光而曝光,不好意思,没有下一次了。”
好歌喉遗传自爸爸
因为爱唱歌,林昕阳笑称多半是受爸爸影响:“爸爸很爱唱KTV,常常在家里呼朋唤友一起唱,我也受到影响,不过好歌喉应该是遗传自爸爸,哈哈!”虽然没参加过电视选秀,不过他也参加过不少地方性的歌唱比赛:“那时候压根儿没想过当歌手,就只是贪玩。”
谁知道,几年前林昕阳偶然认识一位经理人,对方问他有没有兴趣尝试当歌手,他不排斥,之后便签约当歌手。然而,在等待第一张唱片《窗帘》的出版的过程,却让他深深感受到无奈和失落。他叙述:“那时候等了大概一、两年吧,失落在于未知数,不确定专辑会不会落实,对人生感到茫然。加上公司也为你规划了既定的路线,可是那个规划未必是你喜欢的,他们觉得什么适合我,我适合什么等,因为合约关系,你不得不做。”
转战戏剧一段时间后,林昕阳终于找到机会再发片,这次不一样的是,他要做自己的主人。他解释:“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梦想,尤其是我们这一行,常常会受到年龄的限制,也会跟外表、青春有关系,我们都是吃青春饭的,我一直等待著机会,可是不懂机会什么时候来、在那里?与其傻傻地等,不如自己来吧,钱是自己的,所以可以完全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决定,自主性比较大!”
不喜欢被塑造
以前公司为林昕阳塑造成文青路线,他自问不是那种调调,也不喜欢被“塑造”出来的感觉:“我喜欢演绎自己,我本人是酷酷的路线,不太爱笑,这才是真实的我,今天既然我主导,我要有绝对的否决权和选择权。”
去年发的专辑《1000个太阳》都照著自己的意思做,林昕阳称总算完成了一个使命。然而,他也明白:“发了专辑代表你成功了吗?这个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主动出击找机会 暂时不谈恋爱
无论戏剧、唱歌,林昕阳都对它们保持著高度的乐趣,因为不想等待,让他从歌手转当演员,因为再等下去就老了,他毅然自资发片,然后这些等待过程,你可以说他积极、主动,可是他也从这些“等待”中,摸索出一套理论:“因为不想等,等待没有意义,所以去演戏,可是演什么比较适合?谁能帮你决定这些东西?也许是人家决定你的角色,可是如果你不去做,请问你下一个机会在哪里?为何不把这个你是很喜欢的事情,当著是一个磨练?自我成长?”
自己发片,林昕阳参与专辑所有的过程、企划、文案、歌曲、就连照片都是自己筛选,让他上了一堂宝贵的课:“所有东西需要经验,还没做时,不懂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应该怎样去处理,可是这一次,不管是歌曲、造型也好,文字也好,会很清楚地说自己我要什么样的东西,我要什么差异,我可以有那些转变。”
新专辑在下半年就会面世,林昕阳称现在儿女私情放一边,目前全心全意冲事业:“站上台北小巨蛋的舞台是我的人生目标,身边很多人和事都值得我们去虚心学习,我从不以自虐的方式去要求自己,好像一些人为了好身材不吃不喝,我觉得这样人生蛮乏味,我美食照吃,最多勤劳一点,多运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