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溪就是护生”,台南社区大学自然与生态学程召集人黄焕彰的一个简单信念,为台南社区大学投入二仁溪整治、海洋废弃物监测,及废炉渣倾倒与诸罗蛙保育的环境行动,揭开序曲。经过14年的努力,他们串连起政府、民间单位与公民社群,以行动重塑在地样貌,让地方学不再缅怀过去,追忆历史,而是一首充满实践与当代关怀的进行曲。
发源自高雄内门,一路流经大台南的二仁溪,沿途的流域有著生态红树林、弹涂鱼。距离岸边不远处,茄萣舢舨协会理事长苏水龙驶著舢舨船,向游客介绍二仁溪的整治工程。17年前,废五金工厂林立,恶臭难闻的二仁溪,在台南社区大学研究发展学会理事长、中华医事学院护理系副教授黄焕彰和台南社区大学的合作奔走下,渐渐恢复清澈。
台南社大在2000年成立后,成为少数同关注海洋废弃物、炉渣非法倾倒、河流守护等环境议题的“行动”社大。获邀担任自然与生态学程召集人的黄焕彰,是为台南社大“注入灵魂”的关键人物。1997年,黄焕彰在二仁溪出海口,见到因废五金工厂废水污染暴毙的大量鱼只,痛心不已,决定投入环保运动。之后,他不仅唤起社会正视河川污染问题,更在2001年促成当时的环保署署长郝龙斌南下,拆除二仁溪旁五10多家废五金工厂,揭开台南河川运动的序幕。
揭发污染事件
黄焕彰的加入,为当时正摸索办学定位的台南社大,开辟出以环境关怀为主轴的路线。社大除了陆续开设“台湾环境的故事”、“地球公民的十二堂课”等课程外,也成立环境行动小组,调查环境问题。
后来,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公司台南安顺厂(简称中石化安顺厂)的戴奥辛污染,就是经由黄焕彰和社大成员调查4年后才曝光,成为台湾环境史上的关键事件。2000年,黄焕彰来到台南鹿耳门附近的中石化安顺厂拍摄生态美景,眼前大片的芒草原美不胜收,却隐约透露著不寻常。黄焕彰表示,土地荒废了20年,理应杂草丛生,恢复盎然生意,但却只见芒草成片,罕见其他植物。经调查后才发现,土地已遭到污染!
于是,黄焕彰与自然与生态学程经理晁瑞光,开始搜集中石化安顺厂的历史资料,得知中石化原址在日据时期是专门为日本海军生产烧碱、盐酸、制造毒气的工厂。
台湾光复后,公司经营权几经易手。先是归属台湾,生产制作农药或防腐消毒的五氯酚钠;后虽在1982年因经济因素考量停工,并并入中石化公司,但制造五氯酚钠所产生的戴奥辛却残存在生物链中,为环境带来危害。
此时,黄焕彰虽掌握了中石化的废料埋存证据,却无法证明足以危害居民健康。直到某天,他来到鹿耳门附近庙宇,里长林进成拿著一份血液检验报告求教。黄焕彰才发现,附近村民血液中戴奥辛含量已远超出一般值数10倍。隐身地底20年的戴奥辛污染问题浮上台面,犹如“台湾版的《永不妥协》”。
找定点出击 不放弃二仁溪
台南社区大学自然与环境小组研究员兼讲师晁瑞光在进入台南社大之前,在台南华灯艺术中心任职5年。“华灯”是美籍神父创立,早年在台南艺文界无人不知。学摄影的晁瑞光,从华灯学到了议题企划能力,进入社大后跨入环保领域。
台南社大关注的七项环境议题,最早是从恶名昭彰的二仁溪开始,“二仁溪的废五金污染全球驰名,世界各地只要一提到电子废弃物,都要到台湾来参观,因为身处在这样环境,间接造就了我们,让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个议题。”
由于污染已到积重难返程度,台南社大投入整治初期,其他环保团体都这个环境都不看好,“污染成这样没效啦!没用啦!”台南社大靠著一股傻劲,在二仁溪沿岸一个点、一个点推动整治。
新环保联盟铁三角
2007年,台南社大结合地检署,成立全国第一个由司法单位、县市政府环保局以及民间团体共同组成的“环保联盟”。说起缘由,黄焕彰直呼是“气到抓狂了!”“以往,业者顶多一个月排放一次废水。后来却变本加厉,每2天就见二仁溪被废水染成红色、褐色,在出海口形成阴阳海,”黄焕彰在电脑上点开数十张照片解说,难掩气愤。
2001年拆除的废五金工厂,竟又死灰复燃,停满载著化学废液的油罐车,准备趁著夜晚偷偷排放,让毒害二仁溪30年的梦魇又卷土重来。
经过1年多的筹划,台南社大和台南地检署结盟,提供调查资料协助侦办,并带领检调人员至二仁溪,了解污染现场。
台南社大也集结个人、民间与网路资料,前往疑似遭到非法排放废水或倾倒废弃物的现场勘查;同时以Google卫星地图技术建置“大台南污染地图网”,让污染无所遁形,民众也发挥监督力量,吓阻不肖业者排放废水、倾倒废料。
民间团体、政府与司法单位三方合作后,有效遏止了二仁溪的废水排放,从2007年迄今查获的不法事件数量仅有3起,令二仁溪摆脱台湾前三大污染河流的恶名。
从河流到山林 流域治理地图
2005年,台南社大又进一步投入海洋监测。社大海洋监测社成员,每个月定期到台南二仁溪出海口或四鲲鯓海滩,捡拾岸上的垃圾,分类找寻污染源,并提出解方。
随后,莫拉克风灾在屏东、高雄与台南带来严重土石流。台南社大更从过往关注单一河川的面向,扩展至上游的山林保育和最末端的海域生态,以流域治理的整合思维,串连起环境保护地图。
大量开发破坏最强
台南社大自然与生态学程专案经理人的吴仁邦表示,莫拉克风灾带来的土石流达11亿吨,即使出动全台砂石车日夜不停运载,也须1000年才能清除干净,足见山林保育的重要性。吴仁邦指出,70年代实施农业上山政策,不少原生林地因农药施洒,产业道路开发,遭到污染破坏,危及下游的水土保持。近来大量开发更是破坏山林的最大凶手。
“台南社大的环境关怀是由山、水、土地,最后还跨及到生物的多样性,”台南社区大学主任林冠州说。投入二仁溪整治、海洋监测行动后,2010年时,台南社大又聚焦在台南台61线一带的“废炉渣回填”议题。
黄焕彰表示,近来有业者为节省成本,将应该运送至有毒废弃物处置场的废炉渣与集尘灰,恣意倾倒于山区、海滨,或掩埋于农地内。“这些看来和一般土石无异的废炉渣,却有高含量的重金属,”黄焕彰表示。
为了追查污染来源,黄焕彰和行动小组,拿著百万检测仪四处调查。他指出,现有法规对废炉渣的认定较模糊,让业者肆无忌惮地倾倒。因此,台南社大环境小组希望从政策著手,由根本杜绝问题。
用行动撰写 环境地方学
社大的学员不但为台南市内二仁溪、盐水溪等流域书写河流史,包括“河川巡守队”、“海洋监测社”、“小弹涂社团”等公民社群也相继成立,继而交织成绵密的行动网。
守护这片土地
台南社大在行动实践里,找到了“地方学”的新定义。林冠州表示,地方学已不再是追寻过往的文史记忆,而是一部回应当下现况的在地生活史。
“居民有了在地的感情,就会对地方许诺,并带来行动,”林冠州说。
“这是从水的保护,到土的净化,”黄焕彰说,一场场“就地战斗”的环境战役,仍不停地进行中。
成立14年的台南社大,也将一如以往,以当年立下的“护生”精神,守护这片土地,管理自然环境,重塑在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