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都鲁21日讯)中国交建马来西亚芝巴大桥项目部项目经理刘永辉表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前沿的标志性工程,民都鲁芝巴大桥不仅是砂拉越政府投资兴建的首座双向四车道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更是整个砂拉越沿海大道项目的控制性工程,承载著经济发展、交通升级与民生福祉的多重使命,凝聚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他称,芝巴大桥全长3586.234公尺,其中桥梁部分总长1287.357公尺,通航净空26公尺,主塔高88.491公尺,引桥全长792.157公尺,道路部分总长2298.877公尺,作为该地区首座大型市政斜拉桥,项目自开工以来,面对极端气候、复杂地质条件以及施工区域与市区主干道交错影响等重重挑战,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建设标准。
他提到,东侧引桥横跨市中心主干道,地下光纤、电力管线纵横交错,地面交通流量大,施工需精准衔接、错峰作业;西侧引桥横穿原始棕榈林,基础设施薄弱,施工材料运输难度极大;主桥位于河流入海口,地下水文条件复杂,施工难度高、风险大;施工区域常年高温酷暑,正午体表温度高达40℃,极端天气频繁,影响作业进度,而面对复杂环境与施工阻碍,中交建设团队凭借精湛的施工技术与坚韧的团队精神,采取“技术保速度、创新提速度、游击战抢速度”策略,全力推进工程进展。
“通过技术优化提速,项目团队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工序衔接耗时,实现单日浇筑混凝土千立方公尺的高效纪录;借助智能施工管理,充分利用无人机实时采集市区高峰数据,合理规划封路与作业时间,确保市民出行与施工进度同步兼顾;强化精准物资调配,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多渠道协调混凝土供应,提前修建施工便道,确保材料运输顺畅;推进科技赋能施工,安装无线监控设备,实时监测现场作业,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隐患问题,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在施工过程中展现了卓越的专业能力。”
刘永辉向记者指出,芝巴大桥施工高度达26公尺,主梁采用牵索挂篮系统,单只挂篮重240吨,安全风险极高,项目团队始终秉持“就高不就低”原则,严格执行“双标一体化”管理,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从人员培训、隐患排查到应急预案,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确保施工安全、进度与质量齐头并进。
他欣慰表示,凭借卓越的安全管理,项目团队多次斩获行业殊荣,2020年、2022年分别荣获马来西亚国家级金牌、银牌安全工地称号,2021年被评为三航局安全文明工地,2022年荣获三航局海外项目安全奖,2023年获得砂拉越公共工程局“安全绩效成就金奖”,2024年荣获中交集团“平安工地”。在业主联合评比中,芝巴大桥多次获评砂拉越沿海大道进度最快、质量最佳的标段,以卓越表现彰显“中交速度”,获得砂拉越公共工程局“优秀项目团队”和民都鲁省政府“卓越贡献奖”称号。
他强调,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沿阵地,芝巴大桥项目团队始终践行央企社会责任,积极推进属地化建设,通过培育本地人才,为砂拉越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培训实践,为当地工程师团队开展技术培训,助力基建行业发展;通过促进社会融合,广泛吸纳本地工人,优化施工管理模式,实现多元文化团队协作;通过提升属地贡献,推动“品牌团队+本地资源”融合模式,带动周边产业链发展,助力经济增长,以行动诠释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他称,芝巴大桥建成后,将直接贯通民都鲁市区与民都鲁机场,为近30万人口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选择,进一步提升区域物流运输效率,促进民都鲁及芝巴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作为一座兼具功能性与美学价值的现代化斜拉桥,芝巴大桥也将成为民都鲁市最具代表性的“新地标”,在苍茫南海之滨擎起通向未来的希望之桥,书写砂拉越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篇章。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