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5日讯)雪州布特拉高原日前因天然气管泄漏引发大火,波及附近住宅区,不仅多间房屋和车辆被烧毁,民众更是流离失所,损失惨重。
大地工程师刘少雄指出,承包商在进行工程前需要知道,工程附近是否有埋设管线,并会得到一个所谓的“公里许可”以要求工程建设与油气管线或油站保持一定距离。
“一般上我国是规定要距离油站50公尺,因为这些都是有危险性的设施。不过有时候也是没办法,因为油站可能已经在那边或是反过来的情况,所以我们也只能尽量配合规范上的缓冲距离。”
他坦言,天然气管线埋设至今约有30年的时间,我国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确实有限制一定的距离规范,但同时也会出现在已经发展的地方铺设管线的状况,因此这方面只能依靠后续的检测系统来维护当地的安全。
他也是马来西亚岩土工程协会前主席,他是于昨晚作客《东方日报》与AiFM合作的《爱东方聊天下》时,如是指出。
在询及倘若有民众要扩建挖地有哪些注意事项时,刘少雄坦言,在保留的油气管线区,实际上是不应该随便进行挖掘工作。
“不过,如果有需要挖掘则必须找出油气管线的埋藏位置。虽然这些管线或许肉眼看不到,但他们的铺设位置实际上已经是固定的了。”
他说,一般在油气管线的走向范围内,都会放有相关标志来提醒人民,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这些标志可能曾被移动后重新安放,从而导致标志被摆放在不对的位置。
若按照规范操作 油气管线发生意外的概率极小
在询及有什么关键因素会导致油气管线发生泄漏时,刘少雄指出,导致这起意外发生的关键由外在和内在因素导致,其中外在因素方面包括环境、天然气输送管线老旧、埋设管线地段的地质或土壤发生变动等都将导致管线出现破裂或漏泄。
“至于内在因素,只要我们在操作上根据规范和养护的程序进行,就可以将发生事故的概率控制得相当低。”
他说,即使是设计再好的交通工具都会有极小概率发生事故,更遑论油气管线,因此只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发生意外的概率将能降至可接受的程度。
他续称,由于这些天然气管线是高压管线,尤其主干道的管线压力可达5个MPA,约50个大气压的压力,因此此次管线发生泄漏引发爆炸大火的事件可谓是相当惊人。
“这些气体是具有高压缩性的,一旦发生泄漏就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才能够排完所有气体。尽管此次事故已经关闭燃烧管道上的阀门,但它还是需要时间泄气,因此才会出现大火燃烧数个小时的情况。”
大马应设立指定监管单位综合管理油气管线
基于此,刘少雄认为,我国可效仿新加坡进行管线综合管理,以拥有一个指定的监管单位去对管线做一个整体的统筹。
他说,若有关人士需要进行挖掘工作,则必须找出管线的具体位置和深度,并尽可能在挖掘过程中不要触碰到这些管线。
“清楚油气管线的深度非常重要,因为挖土机不长眼,所以如果在挖掘工作前能知道管道的埋设深度,他们在挖掘过程中就会有所控制并留意。当然最好还是要有人在现场监管著这些挖掘工作。”
他补充,在完成埋设管线后,有关当局也应该将管线配置图完好地保存起来,若出现任何管线走向上的变动应立即更新配置图。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