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讯)死亡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开始,而临终关怀则是我们给予彼此最后的温暖与陪伴。
为此,拉曼理工大学传播与创意产业学院将于今年5月7日至9日(二至四)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在V Gallery及摄影工作室1&2 (V楼),DK E & Concourse,拉曼理工大学(文良港总院)举办“蝴蝶之吻:无遗憾道别”临终关怀活动。
拉曼理工大学传播与创意产业学院公关与营销部门发文告指出,让我们大家一起携手来打破沉默,团结地用行动来为病童和他们的家人在告别时感受到大众带来温暖与希望,共同为这个美丽多彩的国家带来应有的温暖与关怀!
每个生命的终点都将面临死亡,那是我们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光是2023年第四季就有4万8250人死亡,意味著每3分钟就有1个人离开这个世界,每个小时22人,每天则524人。
所以人生的“生老病死”是人们在抵达终点站之前无法逃脱的宿命,但是很少人会勇敢地正视这残酷的现实,更谈不上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临终关怀(或安宁疗护)在社会上的意义显得格外重要,承载著为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提供尊严,舒适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一直以来,马来西亚多元种族和文化,以及人们生活上的高度包容性造就了充满人情味的国度。然而,大马人民对死亡的避忌,造成马来西亚相较于其他国家对临终关怀的认知与重视程度较低,并且忽略了临终关怀对于末期疾病患者的重要性。
由此,临终关怀在马来西亚的发展步履维艰,未能展现出对死亡的“包容性”及给予重症病患应有的关怀与温暖,使得许多人在生命的最终站感到孤独和无助,带著种种遗憾和痛苦离去。
临终关怀的需要与力量
在日本著名电影《入殓师》中,一位礼仪师在处理逝者的大体时,用他那谨慎却温柔的手“搓热”僵硬的遗体和脸庞,使其变得柔软和平静。
这个细腻而又充满意义的动作,仿佛在给予往生者最后一丝温暖和关怀,它是一种“不容易”的技术, 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这种温暖的触摸不仅是出现在电影的场景,然而现实生活中,患有末期严重疾病的病人同样在接受著临终关怀里充满温度的触摸以及安全感满满的怀抱。
临终关怀(或安宁疗护)的专业人士,无论是医生、护士、心理医生、还是社工等都用著他们炽热的心去聆听患者内心的声音,用著他们温暖的手去搓暖患者的心灵以及缓解患者的病痛,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临终关怀关系到每个人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不管是面对亲人的离世或是自己的生死问题。因此,为了深入了解临终关怀的实践和价值,拉曼理工大学传播与创意产业学院的公共关系大二学士生有幸到访马来西亚儿童安宁疗护中心吉隆坡分行(MCHKL),并与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展开访谈以促进学生对此议题的认识。
对此,马来西亚儿童安宁疗护中心吉隆坡分行(MCHKL)医生莎米妮·苏巴马廉分享,“我曾有幸参与一个专业团队去到乡下为一个患有绝症的女孩提供医疗支援,一开始她无法接受频繁的治疗因为离她最近的医院都需要坐1个小时半的车程,但后来她在受到关怀后,开始照回长达2年没有照过的镜子,穿回她喜欢的漂亮小裙子,并请求和家人一起拍照留恋。
听完这个感人的故事后,学生们都为患有绝症的女孩在面对生命里的脆弱和坚韧所感触万分。 在关怀团队“温暖的触摸”下,女孩找回沉睡已久的自信,敢于直视镜中的自己,重新拥抱生活中的美好,即使那美好是短暂的。
学生也深刻感受到年龄并不是追寻安宁疗护的阻碍,不同年龄层的人都会对生命有一定的关注,并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 正如许多人所说的,“人生只有一次”,这句话体现出每个人都要珍惜每一刻,深切地体会生命地意义。
所以与其说临终关怀(或安宁疗护)是一种综合性医疗服务,它更像是一种对病人的人性化关怀,包括让病人的疼痛得到缓解、心灵上的治愈、情感陪伴和生活品质提升等。 它的存在就是为了给患者带来一丝丝的温暖,成为他们的依靠,让他们在馀生中感觉到无尽的平静和平静。 换句话说,安宁疗护会让他们觉得在这辈子曾经活过,曾经爱过,曾经深深被爱过。
同时,安宁疗护的使命远不止于照顾病人本身,同样重要的是关注病人的家属。 在面对患者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和离去时,患者的家属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和情绪压力。他们不仅要面对亲人即将离去的痛苦,还要承担照顾和支持病人的责任,这无疑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宁疗护团队成为了家属们的坚强后盾。
莎米妮苏巴马廉医生说道, “没什么比看到一个对绝症感到绝望的女孩,重拾希望过完剩下的日子, 并积极与家人相处来得开心。”
“虽然最后她仍然离开了,但看到她的家人坚强地活下去,甚至不辞辛苦骑著摩哆车去给我们买饮料,感恩我们帮助他们一家人建立一个美好的回忆, 这经历激励著我继续前行,让我觉得一切是值得的 。”
这正是临终关怀的力量所在,不仅关乎身患绝症的末期患者,也涉及到他们家人的情感,甚至还是支撑著这些在马来西亚提供临终关怀的临终关怀团队坚持不懈为患者提供关怀和支持的 动力所在。
临终关怀并非意味著放弃治疗,相反的更著重于照顾病人的生活品质。无论是成人或儿童,每个生命在离去之际都有权利享有尊严和舒适的生活,即使在面对绝症时也不例外。
在马来西亚,大多数的临终关怀服务主要提供给成人,而儿童方面的临终关怀服务则明显欠缺。事实上,成人与儿童在接受治疗时的需求存在差异,包括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治疗方法和药物剂量以及人际支持的差异。
目前,马来西亚仅有一个儿童安宁疗护服务机构,即马来西亚儿童安宁疗护协会(MAPPAC)。 他们创建的儿童安宁疗护中心为医疗人员、父母和志愿义工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平台,让他们共同为那些面临不治之症的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
在每一位医疗人员眼中,都有著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病人的无私奉献;父母们是孩子生命中最坚强的后盾,他们面对孩子的病痛时,即使心如刀割也依然坚强地给予支持和爱;而志愿义工的牺牲从不期待回报,只期待看到病童和他们的家人露出的那一抹笑容。
马来西亚儿童安宁疗护协会(MAPPAC)的成立,正是为了让这些美好的情感得到充分的释放与传递。 他们不只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个温暖和充满关爱的凝聚地。 他们憧憬著建立马来西亚第一个儿童安宁疗护中心,成为儿童安宁疗护的先锋,并希望将小规模起步的活动中心不断地扩大,尽可能地为每一位患上不治之症的儿童 及其家人提供关怀和照护。
然而,要实现这个宏大的梦想并非易事。 目前,他们仅在吉隆坡,巴生和诗巫设立儿童安宁疗护中心的分行。
莎米妮·苏巴马廉医生指出,“儿童临终关怀服务的覆盖范围受到了专业人员缺乏和高昂的医疗费用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们在更广泛的区域展开社区临终关怀服务。”
马来西亚儿童安宁疗护中心吉隆坡分行(MCHKL)临终关怀护士廖欣宜补充道,“公众对儿童临终关怀的认知不足,以及对死亡存在的刻板印像也是我们在马来西亚推动临终关怀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这一问题上,每个人都可以为打破这些刻板印像做出贡献,无论是来自哪个领域的人士。
这些问题不只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无分种族,无分宗教还是背景的社会责任。 社会的每一份子都迫切需要提高大马人民的认知水平,提高临终关怀服务的覆盖范围,以确保每个区域的人都能够平等获得这方面的服务。
为了进一步支持马来西亚儿童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拉曼理工大学传播与创意产业学院的公共关系大二学士生将于即将到来的5月举办一场以临终关怀为主题的觉醒及慈善活动,名 为“蝴蝶之吻:无遗憾道别”。
这个活动的主题并非偶然之选,而是源自大众对临终关怀在马来西亚社会中尚未受到充分关注的认识。
再来,一个又一个关于病童及其家人的感动故事,都在为这个活动注入“生命”的灵魂——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关怀,无论是在生或是在死之际,都 可以感受到人们带给这灵魂的一缕温暖,那是对生命的追寻,也是学生们举办这个活动的初衷。
临终关怀是一个超越种族和文化的共同领域,马来西亚社会的各个种族都共同努力将临终关怀的传递带给大众。 这次活动将为大众带来不同的体验,包括宁心园艾琳女士与巫裔伙伴共同开展的遗体处理简介课程,以及莎米妮·苏巴马廉印裔医生带来关于安宁疗护的讲座 。 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实现亲手处理我们所爱之人的遗体,给予他们最后的“温暖”。
本次活动将呈现4个不同阶段的体验,即F.E.A.R (感受,体验,接受,释怀), 让大众可以充分了解到临终关怀的意义。 同时,大众也可以透过捐款的方式为马来西亚儿童临终关怀服务捐献一些资金,帮助这些慈善机构为更多的病童和家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为马来西亚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蝴蝶之吻:无遗憾道别” 活动详情
日期:2024年5月7日至9日(二至四)
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地点:V Gallery及摄影工作室1&2 (V楼),DK E & Concourse, 拉曼理工大学(文良港总院)
想走进安宁疗护的怀抱,欢迎浏览“蝴蝶之吻: 无遗憾道别”觉醒及慈善活动社交平台:
●面子书:Butterfly Kisses awareness & fundraising campaign 2024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nZfEH2nHd93cSVUP/?mibextid=qi2Omg)
●Instagram:Butterfly_kissescampaign2024 (https://www.instagram.com/butterfly_kissescampaign2024?igsh=MW1yeXhnMDAybmZiZg==)
●小红书:《蝴蝶之吻: 无遗憾道别》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661016120000000007006d79?xhsshare=CopyLink&appuid=661016120000000007006d79&apptime=171317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