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7日讯)第37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工委会主席张金祥呼吁众人,通过文字、影像、甚至是设立文史馆等去记载先辈们在这片国土上扎根,开拓和发展的过程,并希望“一州一馆”的目标得以实现。
他指出,鉴于国家历史及教科书上忽略了华族开拓者的历史记载,所以华裔族群应当自我争气,不能让它(历史)留白。他也坚信,通过“一州一馆”才能有效把历史记载。
他追溯时说,祖先辈从中国漂洋过海南来一个陌生地开荒拓土,还面对各种生命、环境、工作的高度挑战及威胁。但他们却成功排除万难,千辛万苦地在这片国土上扎根,开拓和发展的过程。
“所以大家必须通过文字、影像、甚至是设立文史馆等载体,把他们的血汗史记载下来,以让各种族和年轻一辈了解,当年的开荒者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及牺牲,马来西亚人民应该尊重及珍惜他们的付出。”
他感到欣慰的是,多个州属的有心人自觉性及主动性的去搜集、探寻、研究及保存地方史、文化古迹、人物志、史料文献、历史文物等工作,以这些史实证明华族的贡献轨迹。
无论如何,他称,配合全国华人文化节的举行,他们举办这场民办文物馆工作坊是合时宜的,不但为同道制造交流平台,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如何透过地方史的建构,有效发挥政治话语权的影响力。
他说,文化节的主题是“天工开物,文化古今”,副题是“扎根·传承·开创·永续”,在研讨会及工作坊的分享课题中,充分体现了文化节的精神及主旨。
“这场活动落在8月国庆月举行更突显其意义。我国的建立,有今日的繁荣兴盛,当年是由三大种族一起并肩奋斗、胼手胝足、携手合作的成果。今天社会文明进步了,人民团结,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前程不能因一些政治人物的私利、隐议程而被分裂、被断送。”
张金祥是于今早出席马来西亚华人地方史研究-民办文物馆工作坊开幕礼上致词时,如此表示。
不克出席而通过线上主持开幕的受邀嘉宾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则说,欣见大马华人史的研究与撰写,除了本地学者,也引起海外华人圈的关注。
他感到欣慰,近年来大马掀起设立民办文物馆的热潮,不过大家都明白创馆难,经营馆更难;要把馆办得有声有色,有效发挥其功能,除了需要经济资源,更得从人员、设备、管理等多方面著手。
他指出,大家常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确实,当初马来西亚华裔先贤飘洋过海从中国南下来到这片国土,从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建立新家园。先贤们勤奋地耕耘,自强不息,积极地与他族为这国家的发展建设共同作出努力,也因为有先辈们的付出,才有今日国家的繁荣,也才有今日马来西亚华人的第三第四代舒适的生活。
“大马华人先辈有血有泪的故事,是这国家发展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公平如实地记载。”
马汉顺表示,筹委会邀请了4位本地著名的文史工作者前来授课、交流,其中内容概括策展工作、口述历史、文物采集、经营管理、展望未来,可谓理论与实践兼具。届时老师也将带领学员实地考察著名的森美兰华人文史馆及泰和堂民俗文化馆,现学现用,让学员所学有更深刻的体会。
他续说,这次工作坊是全国华人文化节的重头戏之一,筹委会花了不少的时间与心思,但他深信为建构马来西亚地方史,推动华人历史话语权,他们的努力是值得的。
他希望森华堂作为州内华团领头羊,能够为推动华人文化这方面的工作继续作出贡献,政府也将会配合民间组织一起推广各族的文化活动,加深各族彼此的认识,以达和睦谅解的社会。
马来西亚华人地方史研究-民办文物馆工作坊是于8月27日及28日一连两天进行,共邀请了4名主讲人分享不一样的主题。
即杨两兴老师“筹备,策展与建设”、徐威雄老师“口述历史与文物采集”、林家豪老师“管理与永续经营”及陈亚才老师“突破困境,前瞻未来“
”。
另一方面,林连玉基金文化资产保存基金主席陈亚才也在会上赠送书籍给大会堂,由森华堂主席黄俊棠代领。出席者包括第37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工委会总策划甘信荣、森华堂总务蔡宛亲及筹委会主席梁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