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讯)说起纸扎品,大众不免会联想到阴森晦气,然而,这门将扎制、贴糊、剪纸和彩绘等融为一体的手工技艺,也成为马来社会感到好奇的民间艺术。
13岁入行的吴长洁是鼎峰纸扎贸易创办人,对于老一辈的纸扎师而言,保留、传承传统手艺固然是年轻人的责任,如今在业界打滚14年的他,致力扭转外界对于纸扎行业的负面观感。
“很多人来问了,都是问一样的问题,做了会不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会有一种忌讳的想法。”
这名年轻的纸扎师曾办工作坊分享纸扎技艺,他也在疫情期间开发自制(DIY)材料包,为的只是让有兴趣者体验制作纸扎品的乐趣。
“就好像我最近我也和一所马来学校、国家艺术学院配合,其实马来人的想法,看到我们的东西,他们会觉得不应该被宗教绑死。这些作品应该是一个艺术品,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他接受马新社电视华语新闻访问时说,纸扎也是一个艺术品,纸扎师也须不断提升技艺,追求精美多样化,做到祭品外观与实际物品相似,才能一一满足客户的需求。
他说,在出现印刷纸扎品之前,都是纸扎师傅亲手扎制,只是随著需求量增多,手工师傅也供不应求,才有了印刷纸扎品。
在丧礼、清明节、中元节中常见的灵屋、纸仆、金山银山、功德箱,纸扎师傅从砍竹子、捆竹篾、粘上浆糊、建造架构、糊上白纸、花纸、再搭配适当的装饰,都马虎不得。
吴长洁说,纸扎品不能空有其表,更要讲究逻辑,以灵屋为例,纸扎的现代式房子,家具、冷气、冰箱电器一样不可少,因此,客制化作品从寻找资料、构思设计模型,期间可能需多番调整修改,忙活下来,有时一个月才能完成一件满意的纸扎品。
在纸扎师眼中,作品除了是献给神明、先人的祭品,也是艺术创作的成果,帮助死者家属了结心中遗憾;随著新时代消费少量定制的概念兴起,客制化纸扎品比起印刷纸扎品,更显矜贵。
他说,每一位往生者的生活轨迹都不同,因此,家属会提出的要求也不一样,然而,核心思想就是让亡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活得比在世时都要好。
吴长洁早前接下一名女客户订购小型轮胎店的订单,因为客户已往生的父亲生前很想开轮胎店,此举旨在圆父亲的一个梦想。
“我们做出的轮胎店,里面大致上都有一些基本的工具好像轮胎、千斤顶、配件,所以她和我们订了一间,又再订多二间,当作是她父亲开了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