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9日讯)夫妻一口气生了16个孩子,尽管日子过得清寒,但夫妻却能在生活中实践宗教教义,在困苦中让16名孩子都完成大学教育,并同心创建和谐家庭,成为佳话。
名为莫哈末亚兹的网民早前在面子书撰文缅怀已逝的母亲时,顺带分享了本身的童年往事。
他透露,小时候家中共有16名兄弟姐妹,父母在艰苦的生活下,都坚持将子女送入大学。
他指出,家中排行第一到第十一都是男生,第十二至十六都是女生,当母亲怀著最小的妹妹时,父亲不幸中风,家里失去收入来源。
他说,父亲在中风前,薪水仅够过日子,并未累积任何储蓄。所幸,家中当时仅靠清真寺所颁发的关怀金(Wang Ehsan)过日子。
“上苍以另一种形式,让穷苦人家的子女学习自立。早在就读小学时期,就开始打临时工学习挣钱,包括收集铝罐,甚至种田。”
他透露,记得2001年,还在就读四年级时,他还得捡柴烧饭,在砍柴时不幸划伤自己的手,至今左手还留著明显的疮疤。
他也说,家里开饭时,食物也不如其他人那么丰富,吃饭不配小菜已是常态,平时仅是米饭配水、盐和少许糖混合即是一餐。
“直到教育部在学校落实食物补助计划(RMT),小孩们才开始尝到美食。”
莫哈末亚兹指出,生活再苦,母亲不曾放弃将兄弟姐妹抚养成人,偶尔看到母亲哭泣,可能生活负担太重,不过却从未在孩子面前抱怨。
“我当时年龄太小,无法将中风瘫痪的父亲扶起洗澡。好几次哭泣,看到父亲身体越来越虚弱,背后因躺太久疥疮也越来越大。”
他透露,兄长们在念中学时,确实给家里减轻许多负担,不过,当他们逐个升上大学后,就仅剩下年龄尚小的孩子留在家中。
他指出,母亲一直坚持不跟别人借钱,直到兄长们在念大学获得奖学金,绑紧裤头将钱汇回家里时,母亲的负担才真正减轻一些。
莫哈末阿兹米透露,父亲在世时不曾过问子女的学业成绩。甚至常说“如果无法兼顾祈祷和聚礼,学业成绩和身份地位再高也没用”!
他指出,所有兄妹无论在读书或挣钱时,都会坚持到清真寺作聚礼。尤其念书时只能在学校学习,回到家里就要忙工作和照顾弟妹。
“幸运的是,所有兄妹在课业上都能兼顾,排行第一到第十六的都成功升上大学。”
莫哈末亚兹也在文中回忆童年时父母给予的教诲,即凡事懂得“忍让”,才能维持和谐避免争吵。
他指出,“忍让”是一种精神与灵魂表现,能由父母向子女所展示,子女一直在观察和学习父母,父母若表现顽固,子女则会跟随。
他回忆,父母总以在路上开车作为例子,开车时不断生气,一直责怪别人。不过,道路其实就是人生的学校,孩子一直在车里看著。
“当孩子与朋友发生争吵,第一时间不应支持孩子,要教导孩子学习冷静和原谅别人,如果证实孩子做错,则教他学习道歉。”
他解释,不服输和想赢的精神,会导致孩子产生固执、自负、自恋等心态。如果我们的自我越少,生活就会越和谐并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