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五元宵节,素有“中国情人节”或“东方情人节”之称。在中国、台湾等大中华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挂灯笼、闹花灯、走桥、吃“元宵”(汤圆),但在马来西亚却有个独具一格的习俗,那就是抛柑。抛柑起源于马来西亚的福建籍女子想要“抛好柑,嫁好尪”(福建话,意思为嫁个好丈夫),希望通过抛柑觅得好姻缘,渐渐演变成单身男女的相亲大会,并流传至今。但随著交友软体盛行,年轻世代多通过线上方式结交新朋友,元宵节抛柑的习俗还会受到青睐吗?
目前在迪拜工作的许若璇表示,虽然交友软体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但相信抛柑习俗不会因此消失。
“因为抛柑活动有其存在的意义,而且华社非常注重传统活动的习俗。”
她分享道,大学时期曾经在霹雳州观音洞间接参与过抛柑活动,当时她的朋友为其姻缘著急便偷偷替她抛了11颗柑。后来有两位男生与她联系,只是最后因没有进一步交谈以及怕生的情绪便不了了之。
“因为疫情的关系没办法举办抛柑活动,觉得比较可惜的是大家无法聚在一起享受抛柑的氛围。”
相较于线上交友模式,许若璇更倾向面对面的交友模式。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我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谈吐方式以及肢体语言,而且这种沟通效果跟线上是不一样的。”
在大马任平面设计师的沈乐瑜18岁时就到台湾念书,因为台湾没有这个习俗,所以没有机会参与抛柑活动。
“如果有机会的话,会想要试试看。”
沈乐瑜认识新朋友的方式多是透过朋友介绍,但一年前因为想扩大朋友圈,便尝试使用交友软体。
“我有认识一个朋友,我们聊天聊了一年,到现在还有在联络。”
但她也补充,因为社会治安的关系,在使用交友软体时,常会担心被不怀好意的人欺骗。
另一边厢,在大马担任建筑专案经理的陈典谦表示曾有抛柑和捞柑的经验,当初是因为抛柑活动举办在学校附近,晚饭后便和朋友前去享受元宵节的氛围。
“其实后来我们有发现,抛柑的时候就可以结交新朋友了,因为周遭就有很多不认识的陌生人,我们见到面也会打招呼,比抛柑更快。”
除了参与抛柑活动,陈典谦也曾使用交友软体认识新朋友。
“那时候因为(政府实施)行动管制令,只能待在家,不能出门,很想找人聊天,所以就使用了交友软体。”
陈典谦认为,比起线上的交友模式,他更喜欢面对面的交流方式。
“我觉得面对面的交流比较容易去了解一个人,像是出去吃饭的时候,能够了解对方的饮食喜好等。 ”
而在台湾工作的柔佛人林凯诗则是透过交友软体认识现任男友。
“我们是先在交友软体的聊天室聊天,然后两周后才约见面看电影,大概了解他的为人,然后持续联系3个月多,才正式交往。”
因交友软体使用者形形色色,林凯诗也提醒女生若要赴约,要选择人多的地点、简化行程,以及勿过度打扮以保护自身安全。
“交友软体的世界依然会有心术不正的坏人,试图利用对方的弱点来哄骗或伤害对方,因此使用者除了要抱持良好的交友心态,也要学会察言观色远离这些坏份子。”
林凯诗补充,交友软体对内向或较没自信的使用者来说是个让人觉得安心的平台,可以减低面对陌生人的紧张感,并让较擅长使用文字的人,能更准确地表达心中所想,让彼此间的交流触及心灵层面。
询及抛柑的交友方式与使用交友软体的差别,她认为两则在一开始抱持的心态就有差别,前者志在感受文化习俗气氛,后者才是认真地想结交新朋友。
年十五元宵节,意味著农历新年也即将迈入尾声。今年因疫情未散,抛柑活动被迫取消,元宵节的喜庆氛围也不可同日而语。时至今日,抛柑活动对于青年男女而言,已不再是唯一的交友模式,但无论是什么方式,只要能结交好朋友,就不失为一种好方式。